帮你快速找医生

防癌守则

2017年10月11日 9813人阅读

很多人都会谈色变,但是在孙博士眼里,癌症并不可怕,他认为只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身体,早期发现癌症、及早治疗,大多数癌症是可防可治的。本期,孙博士带领我们克服癌症心结,重拾健康好身体。


8大数据点播

癌症有100多种,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2012年,癌症造成全球820万人死亡。

在所有癌症死亡中,70%以上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就全世界而言,造成男性死亡的5种最常见癌症为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食道癌。

造成女性死亡的5种最常见癌症为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宫颈癌。

烟草使用是最重大致癌风险因素,它导致全球超过22%的癌症死亡。

全世界只有1/5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例如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宫颈癌,乙肝病毒引起肝癌。

如果在早期发现并充分治疗,如乳腺癌、宫颈癌和结肠直肠癌等都可以被治愈。如今癌症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有人30多岁会自恃年轻不去体检,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预防多面手

有人说,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1/3是吓死的,1/3是被误诊的,1/3是治不好的。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孙博士说,癌症是可防可治的。癌症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最主要的,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

戒烟限酒

吸烟是对健康危害最大的不良生活方式。对于不吸烟的人,要劝阻身边的人不要吸烟,拒绝二手烟的危害。二手烟的危害甚至超过直接吸烟的人,特别是儿童受害尤其严重。最好还能做到不酗酒,可以少量饮用红葡萄酒,烈性酒尽量避免饮用。

均衡饮食

掌握进食分量,不偏食,摄取五谷杂粮、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肉类。另外,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不要吃得过咸,不吃或少吃腌制食品,不要吃得太快,不要暴饮暴食,避免过热或过烫饮食,避免油炸烧烤食品等。

坚持运动

建议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的适度运动或30分钟以上的剧烈运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1/3的患癌风险,因此建议大家每星期至少锻炼150分钟。

保持正常体重

体重指数(BMI,即以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BMI指数为18.5-24.9为超重,大于/等于30为严重超重或肥胖。

避免熬夜

现代人尤其是城市人群,晚睡熬夜司空见惯。但此习惯会损害机体免疫力,提高患癌风险。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6-8小时睡眠时间。

注意养心

癌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经常不良的负面情绪、长期处于焦虑之中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将心放宽,远离焦虑,学会减压,放松身心。

定期检查

懂得自我检查,并每年做一次全身体检,参加防癌筛查、肿瘤筛查普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以最保守治疗尽快治愈。防患于未然。

日常自我检查

很多癌症如果早期能被发现是可以治好的,关键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孙博士提醒,癌症有以下15个较早期表现或征兆,虽然并非特异性的,但当身体出现这些不适时,要引起重视,想到癌症的可能。

身体任何部位出现肿块、结节、硬结或硬变等,特别是那些逐渐增大的。

不明原因的持续疼痛。

久治不愈的咳嗽,特别是有长期吸烟史的人。

不明原因的发热,特别是那种持续低热,务必要查明原因。

莫名的消瘦或疲乏,一般的疲劳多在休息之后消失,而癌症的疲劳会持续存在。

非外伤性异常出血。经常性大便带血、黑便,要警惕消化道癌症;不规律阴道出血、月经不正常或大出血、非月经出血等要警惕妇科肿瘤;无痛血尿或伴排尿困难,应警惕膀胱癌或肾癌;不明原因的容易出血要警惕白血病可能;鼻塞、鼻出血,尤其是单侧鼻出血,应注意有无鼻咽癌。

持续性消化不正常。

进行性吞咽食物梗阻感,应怀疑有无食管癌。

持续性声音嘶哑,要警惕喉癌、甲状腺癌、肺癌和食管癌等。

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的次数或性状发生改变。

口腔或外阴白斑。

突然增大变色的黑痣或疣。

无外伤的骨折;青少年出现非外伤性的肘关节或膝关节处疼痛肿胀。

久治不愈的皮肤伤口或黏膜溃疡,要考虑皮肤癌的可能;慢性口腔溃疡持续不愈应警惕口腔癌可能。

男性乳房增生长大,要警惕男性乳腺癌可能。


香菇中多糖体的抗癌率达80%-95%,对多种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食管癌、胃癌、肠癌、肺癌、肝癌等都有显著疗效。另外,以下食物也是防癌好帮手:红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金针菇、雪里蕻、大白菜;水果依次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芒果、杏、柿子、番茄和西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