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垂体瘤发展至不同位置的危害

2023年09月21日 22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垂体瘤是源于垂体前叶和后叶以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属于良性腺瘤,是最常见的鞍区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8%-15%。垂体瘤常具有内分泌腺功能,可造成多种内分泌功能异常。

  垂体瘤常有以下临床表现:

  内分泌表现: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的可能会表现为肢端肥大症、闭经、泌乳、不育、头痛、性欲减退等症状。

  视力视野障碍表现:早期垂体腺瘤症状常不明显。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可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累,渐渐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治疗不及时,视野缺损扩大同时可伴有视力减退,最终出现全盲。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其他神经体征:根据肿瘤生长的方向不同,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肿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可致多饮多尿;向侧方可绵窦生长侵犯,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瘤突破鞍隔再向上生长致额叶腹侧部,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瘤向后上生长压迫第三脑室前部和室间孔,造成梗阻性脑积水后则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肿瘤向后生长,可压迫脑干致昏迷、瘫痪或去大脑强直等。

  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早期临床表现常不明显,影像学也不能明确提示,但垂体激素水平已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

  另外,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可以使诊断更为明确,目前比较推荐的是MRI,MRI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随着3.0T的高清MRI普及,即使2~3毫米的微腺瘤也可以显示清晰显示。

  垂体瘤的治疗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守治疗:

  并非所有垂体瘤都要治疗,对于无功能、无症状的垂体微腺瘤可暂不予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2、药物治疗:

  分泌性功能腺瘤可以酌情选用抑制垂体激素分泌过多的药物。如大多数的催乳素腺瘤可以长期口服溴隐亭治疗,生长激素腺瘤可以服用生长抑素治疗,赛庚啶适用于ACTH腺瘤、GH腺瘤。垂体功能减退者可予泼尼松、甲状腺素片等替代治疗。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改善症状,不能治愈肿瘤。

  3、手术治疗:

  通常有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开颅手术两种手术方式。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国际上已经广泛采用的成熟手术方式,多数患者适合此手术方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