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你每天的药吃对了吗?

2019年03月28日 70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你每天的药吃对了吗?
在平时工作的时候,经常遇到各种各样关于药品的咨询。其中有很多是因为大家对服药的方法误解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比如说,张大爷有高血压,吃酒石酸美托洛尔后,他的血压却忽高忽低;王小哥感冒发烧,吃了对乙酰氨基酚,却说肚子疼;李小妹的孩子肠道菌群失调,可吃了酷酸梭菌活菌散却没效果……他们都来问,是不是药品有问题?结果发现,是他们对药品的服用方法有误解,才让药效打了折。
一、服药的“一天三次”,不是三餐时间最常见的误解是很多人把服药中的“一天三次”,简单的认为与一天三餐的时间一样。其实“一天三次”的正确的服用方法应是每8小时服用一次,尤其是对于抗生素而言,要保持体内的血药浓度在一直在有效杀菌的范围内,才能彻底杀灭病菌,预防细菌产生耐药性。
还有很多人习惯于把任何药物都放在饭后服用,这也是一种误解。对于大多数的药物而言,在饭前服用吸收会更好一些。只有当药物对消化道有刺激的时候,才会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但脂溶性高的药物,食物中的脂肪会促进吸收,比如脂溶性维生素类,就与食物同服效果才好。
食物促进药物吸收不一定都有好处,如本文开端所说的张大爷,他血压产生波动的原因就是因为在饭后半小时就吃了药。而美托洛尔在食物的影响下会增加吸收,最高可达40%。所以为了血药浓度的稳定,美托洛尔应该在饭前服用。所以服药之前,一定要看好说明书中的时间,按要求服药。
饭前:指的是吃饭前30分钟到60分钟的时间。饭后:指的是饭后30分钟到60分钟的时间。空腹:人在饭后胃的排空一般需要3~4小时,所以空腹指的是早晨起床后,或是饭后4小时左右。(“饭”的定义不仅指正餐,水果、零食等食物也会对药物产生影响)
二、多喝水还是少喝水
关于吃药喝水,许多人可能感觉这有什么难的,把药片扔嘴里,喝点水顺下去关于吃药喝水,许多人可能感觉这有什么难的,把药片扔嘴里,喝点水顺下去就行了呗。文章开头的王小哥也是这么想的,他感冒发烧,吃药时喝了点水就回床上接着躺着了。结果他吃的那片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并没有进入胃部,而是粘在了他的食管下端,持续的刺激产生了疼痛。
人在发烧时服用解热镇痛药,会大量出汗散热,需要大量喝水避免脱水。而且大多数的解热镇痛药、抗生素之类的药物,会通过肾脏代谢。喝水过少时,药物会在肾脏中析出结晶,引起肾脏损伤,也需要大量喝水才可以。
但有一些药需要少喝水,比如胃黏膜保护药如磷酸铝凝胶、还有吸附剂如蒙脱石散,需要在消化道表面覆盖形成保护膜或是发挥吸附作用。这类药就需要用少量水服下即可,避免大量饮水,否则会减少药物在消化道内滞留的时间,影响药效。
对于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需要在舌下含服,喝水咽下会影响药效。还有含片和咀嚼片,一般也无需喝水帮助服药。止咳糖浆需要利用糖浆的粘性覆盖在咽部发挥作用,服药后也不需要喝水。
三、冷水好还是热水好
中国人有个习惯,遇到不舒服的时候,总会去多喝热水。但热水却不适用于全部的药物,如本文开头所说的李小妹,给孩子服用活菌散的时候,用开水冲了药后,晾凉了再给孩子吃。结果药中的“活菌”被开水烫成了“死菌”,当然就不会有效果了。
除了这样的“活菌”制剂外,还有维生素C受热也易失效,各种生物酶制剂本身是蛋白质,受热会变性,失去药效,也不能用热水服用。
所以说在用药之前,仔细的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服用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