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大姨妈”期间,这些药物要慎用 !

2017年11月29日 1298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大多数女性都知道,怀孕期间应慎重用药,但对月经期用药禁忌却很少了解。月经属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现象,在这一时期内女性免疫力比平时低,身体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期间,用药也有一定的特殊性,需服药或正在服药的女性应该注意。


一、经期药物影响及慎用药物


1、经期出血会影响部分药物的疗效

由于月经期出血,使得部分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加快,女性在月经期使用某些药物时,疗效会减弱,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因此女性月经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调整药物剂量,例如使用平喘药氨茶碱,使用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使用抗生素中的红霉素、解热镇痛药安替比林等。


2、部分药物可导致月经失调或伤害身体

如果女性在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月经失调,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使月经恢复正常。如果因治疗需要不能停药或更换药物,则应在疾病治愈后,再设法使月经恢复正常。在少数情况下,患者可通过减少服药量来维持正常月经,以防止闭经时间过长,使生殖器官发生萎缩性变化。


二、可能影响月经期女性的药物


1、阴道局部用药:

治疗阴道炎症的洗液、栓剂、泡腾片等应暂停使用,且也不要用洗液坐浴,更不要直接做阴道内冲洗,以免引起子宫内膜炎,甚至盆腔腹膜炎。因为在月经期间,子宫黏膜充血,创面开放,宫颈口松弛,加上阴道里有积血,非常适于细菌生长繁殖,若此时进行阴道局部用药,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细菌逆行侵犯子宫腔及子宫内膜引起感染。


2、抗凝药

女性在行经前盆腔器官会充血,经期纤溶功能较凝血功能相对亢进。尽管经期的失血对正常女性身体没有多大损害,但对于有出凝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月经期却是个较为危险的时期。如果此时服抗凝药就可能导致经血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大出血或休克。


3、止血药:

止血药如氨甲苯酸、止血环酸、安络血、维生素K等,会影响月经期正常的凝血与纤溶平衡,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使用后会引起经血不畅。此外,还应慎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


4、止痛药:

痛经是女性月经期的常见症状,多发生于少女或未婚女青年。多数人并不需要用药治疗,适当休息或采用热敷等,即能缓解。月经期腹部轻微胀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轻易使用止痛药,除非疼痛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如果确需应用止痛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非成瘾性止痛药。


一般采用副反应较少,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氟灭酸等或中药延胡索乙素片。


5、减肥药:

多含有抑制食欲的成分,如果在经期使用,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多尿或排尿困难,或出现心慌、焦虑等,更有甚者会出现闭经。


6、导泻药

渗透性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泻下作用较剧,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和失水,故经期应该禁用。


7、促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片,会升高泌乳素,使用后可出现月经紊乱、经量过多,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失血性休克;部分患者使用后可发生月经稀少、溢乳、闭经等。西沙必利可增加食欲,但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停经。其他肠胃动力药,也应该慎用或忌用。


8、性激素类:

女性的性激素合成及代谢平衡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经期使用性激素类药物会造成机体自身神经内分泌轴紊乱,从而引起月经周期、行经时间、经血量的异常。


9、甲状腺素:

可能会造成月经紊乱,出现怕热、出汗、心律失常、体重减轻。


10、活血化瘀中成药:

此类药物不仅有抗凝、抗血栓的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因此会造成月经量过多。如阿胶、当归、益母草冲剂等,应于经期结束后服用,以免发生经血过多或经期延长。


11、心血管系统类药:

如氟桂利嗪,服用2-4周后可出现月经提前,经量过多,有血块,经期延长至8-10天:服用利血平后可引起闭经;地奥心血康服用1周后可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提前。


12、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长时间使用可先致胖再出现闭经或发生腹胀;曲安奈德经穴位注射后可引起月经紊乱,周期提前,或经期延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