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病例】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压迫面神经,十余年面肌痉挛终于找到“罪魁祸首”

2023年07月24日 31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左脸跳跳跳,眼皮跳到眼睛睁不开,脸上肌肉抽到变形……这是老张对大家的印象,十几年了,脸抽的“毛病”总是不见好。药没少吃,针也扎了,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原来病因在颅内,颅内的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压迫到了面神经,导致面神经短路,出现异常抽搐的现象,困扰了他十几年的面肌痉挛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术后的老张,脸不抽了,整个人都精神了。

  为什么会出现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面抽,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目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脸(眼皮跳),之后逐渐发展为面颊、口角肌肉、至涉及整个面部。

  血管因素:目前已知的有80%-90%面肌痉挛是面神经出脑干出(REZ)区存在血管压迫。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亦可压面神经。多根血管状、无名动脉及静脉也是受乐因素。

  非血管因素: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襄肿等因素可导致面肌痉挛。后颅窝的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面肌疼挛。在年轻患者中局部的蛛网膜增厚可能是引起面肌疼奎的主要原因其他因素:面神经炎后遗症,引起面神经的髓鞘脱失

  65岁的老张,左侧面肌痉挛十余年,他的病因就是由于椎动脉与小脑前下动脉压迫到面神经,久而久之导致面神经脱髓鞘变化,导致短路,继而出现面部肌肉异常抽搐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也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对于药物卡马西平治疗,也只能是短期控制,长期治疗效果差,针灸治疗同样效果差,而且还会出现并发症。

  考虑到老张的病情已经有功能障碍,抽搐影响到视物,而且颅神经显像结果诊断明确,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由于他的责任血管是椎动脉与小脑前下动脉同时参与压迫,椎动脉相对粗大,移动空间狭小,术中需将所有压迫面神经的血管进行隔离减压,才能达到治愈。

  讨论: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椎动脉参与压迫的治疗策略

  责任血管为椎动脉时,手术难度较大,由于椎动脉相对较粗大,故责任血管可能是椎动脉本身,也可能是隐藏在椎动脉下面的穿支小血管。此类压迫行MVD术时,手术难度较大。

  椎动脉压迫的类型

  直接压迫:责任血管为椎动脉,椎动脉直接参与压迫

  椎动脉与其他血管共同参与的压迫:责任血管为椎动脉合并其他动脉,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及无名动脉参与的压迫

  椎动脉压迫治疗在MVD术中对于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目前主要有悬吊法、生物胶颅底固定法、桥墩法。

  悬吊法:在责任动脉走行区寻找合适的悬用点;以长条形Teflon棉包绕责任血管后悬吊牵拉,使其离开REZ区;随后将Tefon棉条远端置于脑组织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填充团状Teflon棉及明胶海绵加以固定。

  生物胶颅底固定法:用明胶海绵垫住椎动脉,推到硬脑膜上,然后用生物胶固定,达到与面神经隔离开的效果。

  桥墩法:在压迫部位两侧分别放置Teflon垫片,旷置压迫部位,即在后组颅神经水平放置Teflon片,再于椎动脉沉端放置Teflon片,再行责任血管的减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