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世界卒中日:这几类人更要警惕脑卒中!

2021年11月12日 8877人阅读

脑卒中,俗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突然破裂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常见的脑梗死和脑出血。


脑卒中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对脑卒中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该如何才能第一时间识别脑卒中、识别后需要怎样处理,以及如何做好预防呢?今天小助手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如何识别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国际上常用“FAST”的原则来识别脑卒中,国内医生编了一个口诀叫“脑中风120”,描述的内容基本是相同的。


“F”——Face是指面部,出现不对称、口眼歪斜的情况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不能行动或支配,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清,甚至出现语音认知障碍;


“T”——Time是指时间,上述三种症状出现任何一种提示可能出现了脑卒中,请立即拨打120。



还有些资料补充了“BE FAST”的口诀,其中


“B”——Balance是指平衡,患者的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患者突发视力问题,视物困难。


总之,这些症状出现一个都要引起重视,而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症状,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就非常高了。


如果这些症状没有引起重视,或患者和家属存在侥幸心理,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据临床统计,如果卒中症状能够被早期识别,患者在发病4.5小时之内被及时送达有救治卒中患者能力的医院,得到规范的检查和治疗,多数可以明显恢复,甚至完全恢复。



而一旦病情被耽误,患者可能会留下严重后遗症,甚至造成脑血管意外死亡。


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脑卒中发病率都很高,而农村地区患者预后差、致残率高,很大原因是发现晚、送医晚、治疗晚造成的。


二、哪些人需要警惕脑梗死?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1780万名脑卒中患者,当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达340万名,全年有23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


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不健康生活方式等问题,脑卒中的发生在年轻化。



以下人群尤其注意预防脑卒中:


1.具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尤其是父母患病,或连续几代都患病的家庭;


2.不良生活习惯

如长期抽烟、喝酒,久坐不动(打牌),暴饮暴食,喜食高盐、油腻食物,长期过度劳累和亚健康状态等,日久月累容易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


3.患有三高及其他慢性病

已经发生了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病,脑卒中患病风险成倍增加;


4.有过短暂性脑缺血病史

曾经出现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患者;


5.情绪易激动

 经常性血压不稳定、情绪易激动的患者;


三、身边人疑似出现了脑卒中怎么办?


若出现了上述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应当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或紧急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就诊。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或自行服用常用药物(如降压药、速效救心丸等),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目前医师不推荐给疑似脑卒中患者服用任何药物,需尽快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核磁、CT检查等)。


由医生检查后决定是否实施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或者其他手术。



四、怎样进行脑梗死的预防


生活建议:管住嘴,迈开腿。


减少高油高盐饮食,戒烟戒酒。减少使用动物内脏、卤煮、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多食用绿色蔬菜等健康食材。


适度锻炼,避免久坐(如打麻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


培养兴趣爱好,调节情志,避免情绪激动。



定期体检,筛查相关危险因素,在常规体检基础上可增加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等。


对于已发生过卒中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颅内血管造影CTA检查,有条件者可做DSA和高分辨血管壁检查。


遵医嘱服用药物, 不擅自增减用药量,不要轻信其他媒体推荐的药物或保健品。


脑卒中的预防任重道远,随着冬季到来天气转凉,又到了脑血管意外高发季节,希望更多中老年朋友关注心脑血管健康,加强这方面的预防和检查!


参考文献

方邦江, 李志军, 李银平, 等.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30(03):193-19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51(9):666.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急诊医学质控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诊治专家共识[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38(4):28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