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过敏原结果该如何看懂及正确对待?

2017年10月02日 1236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现在,由于工业化进程,环境气候因素的变化,生活习惯的改变,抗生素和疫苗等大量应用,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多,发病率持续井喷式增长,许多科室都有过敏性疾病,有的病人有好几种过敏性疾病,常常要跑好几个科室,有的病人在病情得不到明显改善或反复发作时常常要求做过敏原检查,可拿到结果也不得要领。事实上,许多医院开展有过敏原检查,不同的科室也开展了自己的过敏原检查,方法各异,结果不同,病人拿到结果一头雾水,医生的解释也是千差万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一个病人到底该做怎样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又该如何解读呢?有哪些因素会干扰过敏原的检测结果呢?作为病人又该怎样去做呢?
      种种疑惑不仅困扰着病人,也同样困扰着不太了解或平时不太关注这方面内容的医生,本身过敏原的定义和临床意义就有不同看法,过敏原的理解在百姓中和搞变态反应大夫中的是有偏差的,对它的价值和临床作用不同医生也有不同的看法,要想说清楚还真的非常困难,我仅就自己的一点浅薄知识和不足的临床经验理解和体会分享给大家,未必正确,供病人或医生参考:
      过敏原检测方法有点刺试验,皮内试验,斑贴试验,体外血清过敏原检测试验,生物物理检测方法,还有各种免疫学试验等,但常用的主要是前面几种。除了抽血血清学试验外,其他都是在体试验,都受到个体状态等很多因素的干扰,有很多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点刺试验结果阳性的多半是提示对这类物质有过敏,但阴性则不能排除不过敏,这个检查不适合在发湿疹或皮炎,荨麻疹的病人身上做的,往往会出现假阳性结果。而且,如果应用有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组胺等药物也是不适合做的,会有假阴性结果。由于这个检查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受试剂盒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有一定风险,我个人不太倾向于一般的医院开展这个试验,对其结果的意义也大打折扣。
    斑贴试验应该是接触物过敏,包括手部皮炎,面部皮炎,光过敏,唇炎等适合做这类试验,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范畴,往往是判断接触物过敏的金标准,也很准确,但它也受气候,有感染,发作期不适合做等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结构,身体状态,药物等因素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试验部位,试剂盒质量,判读人员水平,接触物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结果的判断,有时需要重复做。斑贴试验和生物物理检测技术原理不同,但两者的结果还是比较一致的,检测出的阳性结果要高度警惕这类物质过敏的可能性,一定要回避,斑贴阴性的也不能排除过敏,需要观察。
      最多的检测方法是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和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这方面特别复杂,许多医院只有前者,没有后者,病人一来就做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一查除尘螨花粉是阳性外,其他都是阴性,甚至成人全都阴性,但病人明显对某些东西过敏,显然与自身不符。那么该如何去选择这类检查和判读其结果呢?
      由于特异性IgE抗体是针对速发性变态反应的(如过敏性鼻炎,急性荨麻疹等),所以针对这类病人的检测是有意义的,检测的花粉阳性,不仅仅要回避花粉的接触,还要回避它的根茎叶果等,因为有交叉过敏的可能。对于特应性皮炎或湿疹的患儿,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要做,更应该两者同时做,或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更高,后者包括食品,水果蔬菜类等,它是人体这段时间或相当长时间内对它有不耐受的情况,并非持久的过敏,要积极回避一段时间。但由于费用比较贵,选择时还是要根据病情和经济情况权衡利弊。而且,同样的道理,受饮食习惯,胃肠道炎症,菌群环境改变,试剂盒质量,人为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尤其是食物类过敏原检测受胃肠道微生态影响比较大,一定要综合考虑。无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还是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也好,停吃或停止接触某种阳性物质三个月以上,再次检测有可能是阴性结果。
      面对过敏原检测我也很纠结,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过敏原只是其中一个非常小的环节,但我个人认为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抽血做食物特异性IgE及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检测还是很有价值的,尽管后者还受到肠道环境的影响;点刺实验尽管方便简单,但影响干扰因素较多,假阳性比较多,由于过敏性疾病的原因很多,机制复杂,远非过敏原检测就能解释的,而且,过敏原检测是单一物质或分子,不能代表所有,很多人有这个体验,在海南吃虾过敏,在青岛或武汉吃虾不过敏,因此,12岁以上的孩子和成年人抽血检测的价值很有限,不要过度解读过敏原的结果和依赖这个结果,综合病史和临床判断更重要。
      另一种生物共振检测’过敏原"方法,这是过敏界积极反对和争论最大的一种检测方法,实际上按过敏界的定义它的阳性结果并不是过敏原,大家不要误导,它是指这种物质的电磁波比较强,超出了人体应有的范围,有可能是引起过敏或不耐受,常提示患者接触过多或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减少或回避。关于它的结果解读,请大家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生物物理技术检测过敏原的结果解读与我的理解",那里会比较清楚。

    无论哪种过敏原检测,由于试剂,方法,操作人员的素质不同,环境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常有很多误差或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而且开单医生的水平,对这个方面的了解程度等都会影响其检查的意义。最好的方式是学会细心观察,每天做饮食和生活日记,如怀疑某种食品可能会有影响,就停一段时间再吃观察看看有无问题,或用瓶装成小样品,拿到医院再用生物物理技术检测一下,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要一有阳性结果就什么都禁止不能吃,这是不合适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