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植物神经紊乱这样治疗,少走歪路

2022年02月25日 753人阅读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官能性疾病,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化,虽经多次临床检查,结果往往正常,但患者却深感为苦。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抗精神病类药等治疗,疗效欠佳。王世龙医师临床中遇到1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知恶寒、汗出迁延3年余患者,经中医辨证施治而愈。图片植物神经紊乱验案举隅患者李某,女,51岁,2019年6月13日初诊。主诉:恶寒、汗出3年余。诉3年前受凉后出现恶寒、汗出,恶风,冬季尤甚,夏季无减轻,纳差。先后至多家医院就诊,行头颅及肺部CT、甲状腺功能检查、疟原虫、心脏彩超等多项检查无异常。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西医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后改中医治疗,给予玉屏风散、达原饮、附片等中药口服,诉口服附片类中药恶寒症状能减轻,但仍不能完全缓解。刻诊见时届盛夏患者仍穿厚棉衣裤,诉减棉衣裤即感寒风透骨,继则遍身冷汗。因而虽盛夏亦不去厚棉衣裤,睡时亦需厚被裹身方能入睡,每天日时气温暖和后方起床,深以为苦。伴纳差,乏力,二便调,舌淡苔腻,脉沉无力。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辨证为:风邪外侵,营卫不和,兼里阳亏虚。治宜调和营卫,扶阳固表。处方:桂枝15g,白时20g,生姜10g,大枣15g,附片(先煎)15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2g,砂仁6g,细辛3g,前胡15g,炙坩草5g.用法:25剂,每天1剂,水煎服。嘱患者忌生冷、辛辣刺激、海鲜类,飫晨起适量运动。图片2019年7月5日二诊:服药1周期后,患者仍觉恶寒,但畏风、汗出症状稍减轻,饮食稍增加,二便正常,舌淡苔腻,脉沉无力。治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处方:桂枝15g,白节20g,生姜10g,大枣15g,附片(先煎)30g,黄芪30g,术15g,防风12g,炒麦芽30g,炙坩草5g。用法:7剂,每天1剂,水煎服。仍嘱患者忌生冷、辛辣刺激、海鲜类,天晨起适量运动。2019年7月28日三诊:患者再次服用1周期药物后,自觉恶寒、畏风症状减轻,仍汗出,饮食增加,衣被未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稍数。上方有效,仍治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兼收敛止汗,处方:桂枝15g,白时20g,大枣15g,附片(先煎)30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桑叶10g,炙坩草5g。用法:25剂,每天1剂,水煎服。仍嘱患者忌生冷、辛辣刺激、海鲜类。天晨起适运动。图片2019年8月20日四诊:上方治疗1周后,见患者已脱去棉衣棉裤,诉现已无需盖厚被,恶寒症状基本缓解,汗出较前明显减少,饮食基本恢复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结合症状考虑里阳虚已去,但营卫仍不调,表仍虚不固,拟调和营卫,收敛止汗,处方:桂枝30g,白芍30g,大枣15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浮小麦30g,炙甘草5g。用法:15剂,天1剂,水煎服。仍嘱患者忌生冷、辛辣刺激、海鲜类,并以适量运动。2019年9月13日五诊:患者诉口服上方后仍稍感恶寒,自觉口服三诊时处方身体舒服,故继续给予调和营卫,扶阳固表,兼收敛止汗,予三诊中药7剂口服。随访:五诊后,患者诉五诊药物服用完后症状基本缓解。现每天坚持早晨运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其并不是一个独立病种,而是一-组复杂的症候群。临床表现各异,经各种检查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病情反复,给患者身心及生活带来痛苦。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针对病因对症处理是最常用的方法。图片中医学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名,结合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后表现繁多杂乱的特点,该病可属中医学“胃痛””心悸”“感冒”“失眠”等众多范畴,故对此病的描述分见于各类中医文献,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无统一说明。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是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理论思想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往往能解除患者痛苦,达到临床治愈,其较西医治疗优势明显。图片本病案患者就诊时主要表现恶寒,汗出,畏风,纳差,舌淡苔腻,脉沉无力,辨其为风邪外侵,营卫不和,兼里阳亏虚。人体卫阳有温分肉、肥腠理,开合"之功效,风邪外侵,至营卫不和,卫阳温蕴失司,故见恶寒、畏风,加之卫阳气化生于三焦之元阳,本有肾阳虚衰,则卫阳亦虚,故见恶寒益甚;卫阳虚衰,加之风主疏泄,肌腠不能固密,营阴随之外泄,故见汗出明显。治疗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为治疗大法。拟用桂枝加附子汤和玉屏风散加减治疗。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加入辛温大热、能补少阴元阳之附子,加强扶阳固表之功效。又虑其欺病卫气亦虚,故合用玉屏风散,用舶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防风驱风邪,黄芪益气固表。《医方考》云:"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以自汗为由也。舶术、黄芪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王世龙医师认为该患者的畏寒汗出以阳虚命门火衰为疾病内因,故需用附子温合兼营卫不和,故又须桂枝汤合玉风散调和营卫,补虚固表,以此可以解释该患者既往使用玉屏风散疗效不佳。该患者之所以玉屏风散,另一原因是患者纳差、力,亦考虑有脾肺气虚,故合之以健脾益肺气。患者纳差,苔腻,加用少量砂仁,砂仁辛、温,入脾胃经,化湿行气,且重用黄芪易致腹胀,用砂仁兼可佐之。二诊患者仍觉畏寒,虑患者病情较长,肾阳虚较重,在调和营卫的基础上,加大附子用量,增强温阳固表功效。卫气源于宗气,而宗气生于脾胃之气,但砂仁气味芳香,属辛温之品,使脾胃之气走串宣泄,故而使卫阳宣泄,与卫表虚相搏,故去砂仁加麦芽以健脾,使中焦得以运化。三诊时患者畏寒、风症状明显好转,但汗出仍较多,治疗上仍抓住营卫不和,里阳亏虚之本质,在调和营卫,扶阳固表之上,重用龙骨、牡蛎等收敛止汗之品,之所以加少桑叶,王世龙医师言意在通因通用故取效甚捷。且桑叶治疗汗证古代便有记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