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十妈九错的补钙误区,许多人第一个就中招了!

2018年03月04日 85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妈妈们都知道,宝宝要长身体需要补钙!不过,钙虽然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很重要,过量或者错误的补钙观,对宝宝来说不仅无益,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伤害。


误区一:补钙要趁早

正确:0-6个月宝宝无需额外补钙

1

补钙真的是越早越好吗?当然不是!

母乳是0-6个月宝宝最佳的食物,无论妈妈的营养状况如何,是否缺钙,母乳都能给6个月前的宝宝提供充足的钙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婴幼儿营养指南》,婴幼儿0~6个月时,母乳能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膳食钙。

如果无法坚持母乳喂养,可以用配方奶代替母乳。配方奶中的钙含量是以母乳为参照标准的。但由于配方奶中的钙质的生物利用度没有母乳的高,因此配方奶中的钙含量会高于母乳中的钙,以期达到和母乳相同的实际钙吸收量。

所以,6个月前,只要是科学喂养的宝宝,无论是吃母乳还是配方奶粉,都无需再额外补充钙剂。

6-12个月的婴儿如果能合理添加辅食,并且每天保证约600毫升的母乳或配方奶,就可以提供这个年龄段小朋友所需的钙质了。

误区二:枕秃、盗汗、夜啼就是缺钙

正确:根据发育情况综合判断

2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枕秃、盗汗、夜啼“等现象就认为孩子就是缺钙,也有很多妈妈会带孩子去医院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来判断宝宝是否缺钙。

其实枕秃、盗汗、夜啼更是十分普遍的生理现象,它们与缺钙绝不是一对一的因果关系。

而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其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值来看,只依靠这种数值来判断宝宝是否缺钙并不科学,还需要结合宝宝具体的临床症状、饮食情况以及病史等综合考虑。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们要学会通过观察症状判断宝宝是否缺钙。

缺钙的表现主要有:出牙迟,或者牙齿排列参差不齐;学步迟,下肢弯曲,有O型腿、X型腿等;指甲灰白或有白痕等。

详细的可以参考小问之前写过的文章☞《宝宝有没有缺钙,一分钟就能看出来!》

如果宝宝出现以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症状,那么妈妈们就需要警惕了。此时宝宝很有可能缺钙,而这时妈妈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并合理补钙。

误区三:宝宝补钙补得越多越好

正确:补钙过量,危害多

3

如果宝宝并不缺钙,那就不要给婴幼儿补钙。宝宝的消化系统尚不完善,当摄入的钙超过推荐量时,过多的钙会造成胃肠道的负担。

还会导致宝宝大便干燥甚至便秘,甚至会导致高钙尿症,甚至得“鬼脸综合症”,表情怪异并且容易生病。

补钙太多时,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如锌、铁、镁等的吸收和利用,比如会导致锌的吸收减少,锌的不足会导致宝宝味觉减退,食欲下降,蛋白质合成不足,甚至还可能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障碍。

误区四:补钙就是给孩子补充钙片或者钙剂

正确:补钙先补维生素D

4

对于2岁以下奶制品在食物中占用很大比重的婴幼儿而言,缺钙多数是因为维生素D不足而导致的。维生素D能帮助肠道中的钙沉积到骨头当中,从而预防佝偻病。

婴儿因为无法从饮食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所以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制剂或是强化食物。

比较常用的有:

1、单纯的维生素D制剂:即仅含有维生素D;

2、维生素AD制剂或鱼肝油:其中含有维生素A和D,有的还含有DHA等营养素,适合宝宝的鱼肝油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比例为2:1;

3、含维生素D的复合维生素制剂:现在市场中有一些复合维生素制剂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

4、强化了维生素D的食品:比如含有维生素D的强化牛奶、辅食等等。

无论选择哪一种补充方式,都需要家长仔细阅读说明和成分表,算好维生素D的剂量,这样才能了解给宝宝补充的维生素D是不是充足,有没有达到预防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