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婴幼儿发育时期常见的生理现象

2018年12月24日 934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偶尔感冒发热外,还可遇到一些“疾病”,有明显症状,但不需要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消失。这些“疾病”并非医学上的疾病,充其量称为婴幼儿发育时期的“生理现象”,下面就谈谈这些生理现象,为妈妈们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当孩子出现这些“生理现象”时,可以正确地应对,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紧张。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成胜权

红色尿

    主要见于生后2-5天的新生儿,尿液排出时虽呈无色,一旦排泄至尿布上后可以将尿布染成淡红色,持续数天。红色尿的原因是尿液中的白细胞分解,尿酸盐排泄增加,尿液排出体外变冷之后析出淡红色或红褐色尿酸盐结晶,常常染红尿布。

毛细血管痣

常出现在新生儿的颈部、枕后部、上眼睑、上唇部,颜色呈红色的片状皮疹,又称毛细血管痣,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5岁内消失,一部分颈部和枕后部的不消失,不需要治疗。

青斑

青斑俗称胎记,多见于骶、臀及下背部,呈灰蓝色。随着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变淡,大部分2~3岁内消失,个别孩子到7、8岁。

粟粒疹

一般出现在新生儿的前额、面颊及鼻头等处,呈黄白色样小颗粒。由于皮脂腺堆积形成,一般几周内会自行消失。

汗疱疹

又称白痱子,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其它季节由于室温过高、保暖过渡有时也可以产生。多见于前胸、前额、头皮等处,样子像白色疱疹。当孩子出现白痱子时,通过降低室温、减少包被等就可以减轻白痱子的发生。白痱子被挠破感染后,会变成黄色脓点,这时需要用一些抗菌素软膏或龙胆紫之类的外用药。

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发生在生后2~4天,下降6~9%,最多不超过10%。由于胎儿生前“泡”在妈妈子宫的羊水里,肌体含水量高,当然出生后量的体重要重一些,进入自然环境状态下,不显性失水增加,进奶量少、大小便排出等因素,比刚出生时体重低,也是情理之中的,这种情况大约会在10天左右恢复。

脱水热

容易发生在出生后2~3天,母乳不足、炎热、保暖过度、室温过高、饮水不足等都可造成脱水热,表现为体温一过性升高,有时可到39~40℃,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惊慌,对症处理即可。

乳腺肿大

由于受来自母体孕酮和催乳素的影响,部分婴儿生后3~5天乳腺出现蚕豆至鸽蛋大小的肿块,不伴红肿,也没有疼痛,个别有少量乳样分泌物,男婴和女婴均可以发生,一般2-3周消失,不要挤压,否则可导致感染。

阴道出血

又称假月经,部分女婴在出生后3~7天阴道有少量血样分泌物流出,这是由于母体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生后突然撤退所致,数天后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生理性黄疸

生后2~3天出现,皮肤轻微发黄,精神好,吃奶好,睡眠好,大小便正常,血清胆红素测定足月儿低于12mg/dl,早产儿低于15mg/dl,一般就可看作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足月儿一般10~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

马牙

又称板牙,多见于出生不久新生儿,表现为在口腔黏膜上腭中线或齿龈缘上,呈乳白色颗粒状,这是由上皮细胞堆积和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易误认为是出牙,有些地方还被认为是不祥征兆,与家中的灾祸联系起来,马牙一般在生后数周内自行消失,切莫用针挑,否则易造成感染,导致败血症。

脂肪垫

是指脸颊两侧坚厚的“肉团”,医学上称为脂肪垫,俗称“螳螂嘴”、“螳螂子”。实质上这两块隆起物是脂肪组织,当新生儿吸奶时,该脂肪垫可以促使口腔负压增加,有利于吸吮,不需挑破或其它的治疗。

皮肤脱屑

出生2~3天出现,这是由于婴儿出生前的环境湿润,出生后环境干燥,加上新陈代谢旺盛的缘故。

流口水

出生后3~6月的婴儿多见,此时的孩子唾液腺已经发育完善,口水分泌增多,加之出牙、进食、咀嚼也会刺激口水分泌,但是孩子的口腔浅,闭唇及吞咽功能尚不协调,就出现生理性流口水。

   以上这些常见生理现象的共同特点是大部分的婴幼儿都会发生,没有其它异常表现,可以自行缓解,直至消失,无后遗症,无需过分担心,如果无法确定时应请教专业医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