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2017年06月28日 11554人阅读


脑卒中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亦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两大类,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脑卒中具有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脑血管疾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死因。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血管疾病在 人口死因顺序中居第1、2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年化趋势,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但高发年龄逐渐向后推迟。

在对脑血管病积极治疗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了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早期干预可大大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降低复发风险。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
1、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环节。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限盐、减少膳食的脂肪含量、减轻体重、适当的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保持乐观心态及长期坚持口服降压药物治疗。
2、防治心脏病:房颤、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房颤最为重要。心脏病常引起栓塞性脑卒中,预防措施主要是规范使用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
3、防治糖尿病:高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约是普通人的4倍,且脑卒中患者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也与血糖水平相关。对糖尿病患者药进行疾病的基础知识教育,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及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4、防治高血脂:防治血脂异常应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5、戒烟: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提倡戒烟。
6、戒酒:长期大量饮酒及急性酒精中毒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加强科学宣传教育,积极劝导有饮酒习惯的人适度饮酒,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7、控制体重:成年人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8以内或腰围/臀围<1,波动范围<10%。
8、颈动脉狭窄: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颈内动脉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9、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应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联合治疗可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但是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能否减少卒中的发生目前还不清楚。
【二级预防】
是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发生的原因进行治疗,达到降低卒中复发的危险。
1、病因预防:对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病因学预防,包括一级预防中的所有措施,如治疗三高、房颤等。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于大多数缺血性卒中后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可大大降低卒中的复发。
3、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干预:卒中后早期应用阿司匹林等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痴呆的发生;已经发生持续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应用改善脑功能的药物积极增进智能水平。
4、卒中后抑郁的干预:对已经发生抑郁的患者应合理应用抗抑郁药,单一用药效果不佳时可辅以心理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