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生命的守护神-----ICD

2016年08月29日 55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最近在病房连续发生了两例惊心动魄的抢救,两位患者都发生了猝死,幸运的是患者室颤均发生在住院期间,获得了医生第一时间的及时准确抢救,最终都活了下来。但是这两个患者的经历让医生和病人都记忆犹新。

       这两名患者都是经过医生评估属于猝死的高危人群。一位是冠心病,重度血管病变,造影后建议外科搭桥,因心脏彩超提示射血分数明显减低,医生与家属进行了仔细的沟通,作为一级预防,建议植入ICD预防猝死,结果在未行ICD植入术前就出现了致命性心律失常。另一名患者为心肌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射血分数明显减低,同样是建议植入ICD进行一级预防,但最终患者及家属拒绝,第三日就出现了室颤。这两个病人都被医生建议植入ICD,那ICD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为生命的守护神呢?下面小编就简单介绍一下ICD。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临床上治疗持续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医学仪器,ICD具有支持性起搏和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心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作用,能在几秒钟内识别病人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能自动放电除颤,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发生率,挽救病人的生命,是名副其实的生命守护神。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严重危及生命。其最常见的直接原因(约82%)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使心脏绝对或相对丧失泵血,且多发生在院外,争取在数分钟内实施电击是降低该类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ICD的适应证是什么?

       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未发生过心脏骤停或持续性室速的患者预防心源性猝死发生。二级预防是指在发生心脏骤停或持续性室速的幸存者中预防SCD的发生。

       根据2008年ACC/AHA/HRS指南,ICD植入Ⅰ类适应症为:①室颤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持续性室速引起心脏骤停的幸存者,排除其他完全可逆性病因(证据水平A);②器质性心脏病伴自发性持续性室速,无论是否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证据水平B);③不明原因的晕厥,电生理检查诱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室速或室颤(证据水平B);④心肌梗塞40天后,LVEF≤35%,心功能Ⅱ或Ⅲ级(证据水平B);⑤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LVEF≤35%,心功能Ⅱ或Ⅲ级(证据水平B);⑥心肌梗死致左室功能不全,心梗发生40天后,LVEF≤30%,心功能Ⅰ级(证据水平A);⑦心肌梗死相关的非持续性室速,左室射血分数≤40%,电生理诱发出室颤或持续性室速(证据水平B)。

       目前ICD植入Ⅱa类适应症主要是对有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生不明原因晕厥,且晕厥可能与心律失常相关时建议植入ICD。如:长、短QT间期综合症,且有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Brugada综合征有晕厥病史或记录到室速发作;肥厚型心肌病合并一项以上危险因素等均建议ICD植入。

       这两位患者如果是在院外发生室颤,后果可想而知,唯有植入ICD,才能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确保生命的安全。当您的医生建议您植入ICD时,请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要拒绝生命的守护神------IC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