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老年髋部骨折致死原因

2017年12月23日 88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老年髋部骨折致死的三大原因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们该如何为老年人群奉献更多的爱心?他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关爱?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严重损伤,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第三大老年人“杀手”。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骨骼脆性增加,仅轻微外伤就会造成骨折。尤其以髋部骨折最常见,并且最容易出现严重后果。有数据显示,老年髋部骨折,一年后的生存率大概是50%,也就是说,骨折一年后,有一半的老年人会因跌倒远离开。

通俗地说,100个髋部骨折的老年人,50个做手术,50个不做手术,一年后,总共大约只有50个老年人可以幸福地沐浴在阳光下。而去世的50个老年人中,只有少数患者是因为麻醉、手术及其相关的并发症去世,大多数死亡的病例,是因为采用了保守治疗。


髋部的骨折为何如此可怕?

但是对于治疗的选择,可能换成任何家属都难以抉择,很多人甚至可能会觉得危言耸听,不就是一个髋部的骨折么?有什么大不了?现在医学技术连心脏都能换,区区一个骨折怎么会导致人死亡?

如果单纯就手术技术本身而言,任何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骨科医生都可以在1-2小时内拿下这个手术,而且可以保证手术效果的完美。但真正的难点是围绕这个病,发生的各种并发症,这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

因为发生这种骨折的人,年龄都比较大,身体条件也相对较差,很多人都会有一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手术毕竟是一个创伤,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面对这种患者,即使再有自信的骨科医生也会考虑一个问题:他的身体能否耐受这1-2小时的手术?万一手术台上发生意外怎么办?

那有的人可能会说,既然手术有风险,那就别做手术了呗。中国有句古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骨头不是3个月自己也能长上么那就保守治疗吧,好歹不至于挨那一刀啊。但保守治疗真的就安全么?很多时候,手术之所以让人害怕,是因为手术的风险都写在了纸上,哪怕万分一的风险医生也会告知您,但不做手术导致的更多风险,却很少有人对您明确的提及。



导致患者死亡的三大并发症

1、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肺部感染。

很多人会奇怪,髋部骨折和肺部感染有什么关系?

简单地说,如果因为髋部骨折不做手术,那就需要长期卧床,而且最短也要3个月,患者因为疼痛,只能平躺,翻身和坐起都实现不了。患者身心非常痛苦不说,还会导致肺部的分泌物(痰)无法顺利排出,时间一长,非常容易形成坠积性肺炎,引起全身的感染。

如果做了手术,比如关节置换,患者可以在短短几天后就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即使一些手术不能马上下床,但最起码可以在床上翻身、坐起。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把肺里的痰排出来,避免肺炎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2、最凶险的死亡原因是血栓



骨科医生最怕的就是伤口感染,比伤口感染更可怕的就是病人发生血栓。

这个血栓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脑血栓,而是比脑血栓更凶险的肺栓塞。发生大面积肺栓塞的患者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的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很多会在1小时,甚至十几分钟内莫名其妙的死亡。即使是急救医生及时赶到也很可能回天乏力。所以对于肺栓塞,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预防。

包括尸体解剖在内的研究分析,造成肺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管上的血栓脱落,经过血液循环而到达了肺部。预防最有效的方式是让病人早期的下床活动,只要患者能够自由的活动,加速血液的循环,就能明显的减少血栓发生的可能。

如果选择了保守治疗,势必需要长期卧床,而很多老年人本身就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基础病,可以说血管本身的情况就不怎么好,加之长期卧床,势必会导致血流减慢,加大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这个道理就像河水里的沙石,如果水流湍急,一般很难沉积在河底,但如果水流减慢,水里的沙石就很容易沉积在河床上。

3、最麻烦的死亡原因是褥疮


髋部骨折如果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大多数患者长期住在医院里不现实,只能把老人接回家里。但因为护理老人的家属常常轮换,或家属护理不是很专业,这就导致了褥疮的发生。看似很小的一个褥疮,却非常不容易愈合,很多人就是因为褥疮面积慢慢扩大,最终引发了患者的死亡。

所以,当老人万一发生了髋部骨折,无论是医生、患者、家属都面临着一次艰难的抉择。这个选择很难说哪个更高明,不幸发生时,需要医生、患者、家属彼此信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最适合的选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