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核磁共振检查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诊疗的意义

2021年05月21日 79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桥小脑角区常见的功能神经外科疾病。面肌痉挛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为11/1百万,多于中年后起病,女性略多于男性,青少年少见,多为单侧发病,病程早期常表现为一侧眼睑痉挛,随病情发展逐渐向下扩大到面部其他肌肉,严重者可累及到颈部和肩部其他肌群。

众多研究表明后颅窝异位血管压迫式造成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原因进行的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术后治愈率为95%。但长期以来,微血管减压术术前一直缺乏有效的明确血管压迫性病因的诊断检查方法,使手术缺乏客观依据,手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术前常规X线、CT、MRI及DSA检查往往不能明确诊断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压迫,而高分辨率磁共振的特殊检查方法,如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RA,3D-TOF-MRA),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three dimensional constructive inference in steady state,3D-CISS)、三维时间飞跃法稳态损毁梯度回波序列(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acquisition in steady state,3D-TOF-SPG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three 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sequence,3D-FIESTA)等,其扫描具有多平面、多参数成像等特点,可作多平面图像重建,而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清楚显示后颅窝脑池段颅神经及血管。

但是少数TN病人术前的MRTA未显示神经血管压迫,其原因包括细小动脉或静脉压迫、蛛网膜粘连、颞骨岩部突起和微小胆脂瘤等,联合应用MRTA和其他3D高分辨力序列有助于提高这些病因的诊断。

总之,目前的MRI影像学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三叉神经和周围的血管情况,并可以进行后处理重建,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神经血管的关系,对原发TN的诊断及术前评估起到了关键作用。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MRI在TN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在深入理解TN的发病机制、指导手术治疗以及评估预后等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