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6种肠鸣这样解决

2022年05月18日 1189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肚子为什么咕咕叫?有的人会说,那肯定是饿了呗。如果真是饿得咕咕叫,那还好说。怕就怕,这叫声源于肠鸣。

肠鸣,证名。肠中鸣响之证。出《素问·脏气法时论》。又称腹鸣。《内经》肠鸣有五:一曰脾虚,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二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三曰邪在大肠,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四曰土郁,即《内经》“土郁之发,肠鸣而为数后”。


肠鸣,相信读者都不陌生,偶尔的肠鸣无需担心,但长时间肠鸣就需要我们注意了,肠鸣一般不会单独出现,会伴随着腹胀,泄泻,呕吐,腹痛,大便稀薄等情况出现,我们一起来看下。

1:脾肾阳虚肠鸣
表现:肠鸣泄泻,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弱无力。

原因: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
治则:温补脾肾。
主方:真武汤加减

2:中气不足肠鸣
表现:肠鸣泄泻,少腹坠胀,饮食减少,少气懒言,体倦无力,或兼见脱肛,妇女见子宫脱垂,舌淡苔白,脉缓弱。

原因:脾胃之气虚弱、运化失职。中气,脾胃气也,后天之本。中气不足,说话无力,人体无源头活水,则坐吃山空。
治则:健脾益气和胃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中焦寒湿肠鸣
表现:腹中雷鸣,腹冷喜温,形寒肢冷,呕吐清水,大便稀薄夹有粘冻物,舌质淡黯,苔白腻而滑,脉沉迟或沉弦。

原因:素体脾阳不振,加之饮食不节,过食生冷,使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停滞而为水湿。内生的水湿又困阻脾阳,形成恶性循环。亦可因冒雨涉水,或居处潮湿,寒湿内侵,脾阳受困而形成。
治则:燥湿健脾,消胀散满。
主方:平胃散加味


4:痰湿中阻肠鸣
表现:肠鸣漉漉,心下逆满,起则头眩,乾呕欲吐,口粘乏味,肢体沉重,舌质淡黯,苔腻,脉弦滑或沉缓。

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故见眩晕,头重昏蒙;痰浊中阻,胃失和降,故见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中阻之象。
治则: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主方:二陈汤加减


5:肝脾不和肠鸣
表现:肠鸣阵作,伴有腹痛,时而泄泻但腹痛不减,胸胁不舒,嗳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原因: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饮食失调,劳倦伤脾等引起。两者可相互影响,如肝失疏泄导致脾失健运者,称木横侮土,若脾失健运,气滞湿阻,而影响肝气疏泄者,则称为土壅侮木。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主方: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


6:肠胃湿热肠鸣
表现:肠鸣腹泻,泻下不爽,肛门灼热,大便异臭,伴有口苦口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原因:脾胃运化失常,化湿生热。
治则:清热除湿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肠鸣为气机不和病变之一,与脾、胃、肝、肾及大肠关系密切。盖脾主运化,胃主和降,肝主疏泄,肾主温煦,大肠又为传导之官,不但大肠功能失调可以引起肠鸣,脾胃升降失和,肝气疏泄不调,肾气虚寒不温,均可致大肠气机紊乱而发生肠鸣。肠胃虚弱的人,在外寒犯表,肺气失肃的情况下,也可由肺下移至大肠而出现肠鸣。治疗时由它脏而及大肠的,则它脏为本,大肠为标,此时辩证清楚尤为重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