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

2018年07月26日 726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


    用对象: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郝斌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 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以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0.002/ D32.013 /D42.002颅前窝底脑膜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血型;

    (3)凝血功能;

    (4)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胸部X光片,心电图;

    (7)头部MRI;

    (8)颅底CT扫描;

    (9)视力、视野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查心、肺功能和精神智力评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30分钟。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方式: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

    3.手术内固定物:颅骨固定材料等。

    4.术中用药:激素、抗菌药物、麻醉常规用药。

    5.输血:视手术出血情况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头部MRI,视力视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癫痫药物。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状态良好,饮食恢复。

    2.体温正常,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切口愈合良好。

    3.复查头颅MRI显示肿瘤切除满意。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或术后继发手术部位或其他部位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并发症,严重者需要二次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继发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