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腺样体肥大和分泌性中耳炎(转帖)

2017年02月24日 741人阅读

腺样体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治疗中不能忽略的重要一环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相关的因素有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变态反应、肥胖等,其中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腺样体肥大因素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学说多样,包括机械性阻塞学说、炎症学说、感染学说等等,分泌性中耳炎持续3个月以上伴有听力减退和其他症状,或长期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痛、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碍和合并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时,多需考虑手术治疗,如鼓膜切开术、鼓膜切开置管术,但术前一定要检查腺样体,可供选择的有鼻咽部侧位X线片、鼻咽CT或电子鼻咽镜检查。腺样体肥大时往往可以看到占据整个鼻咽部,堵塞后鼻孔并压迫咽鼓管咽口影响其生理功能。有时在影像学检查报告腺样体不大时仍不能忽略。有一些病例,比如一个同事的孩子,单耳发病治疗一段时间总是没有明显的好转,电子鼻咽镜检查腺样体后发现,腺样体虽然没有很大,但患耳同侧的腺样体组织明显压迫咽鼓管咽口,而这种情况如果在鼻咽侧位X线上是反映不出来的,如果做鼻咽CT,不仔细阅读CT也会漏诊,因为可能只有个别层面才有显示,所以如果患儿配合,还是建议做电子鼻咽镜直接看到腺样体的情况,同时也可以看有没有向后鼻孔流下的脓涕以帮助诊断鼻窦炎。Paridise等对腺样体切除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防治中的功效进行了长达2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同时施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术后中耳炎发作次数与患病的平均次数明显减少。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除腺样体病灶外,常可有慢性鼻窦炎或慢性扁桃体炎的病灶的存在,应注意同时检查这些部位,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术后正规系统治疗预防鼻-鼻窦炎,同时进行扁桃体手术等,以提高综合治疗的效果。三、怎样切除腺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随着医学技术与设备的发展,有很多种腺样体手术方式,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术的优点是手术简单,可在无麻下进行,同时器械也比较简单,费用少。但其不是在直视下操作,刮匙等器械型号固定,不可能适合所有年龄与个体,故有可能造成腺样体组织残留、特别是对于鼻咽、后鼻孔上部腺体较难彻底切除,切除的范围和深度不当还会引起咽鼓管口及圆枕损伤形成瘢痕粘连,造成咽鼓管口狭窄甚至闭塞影响治疗效果。经鼻内镜下手术的话,易于处理进入后鼻孔的腺样体组织,但因鼻腔狭小,不仅不利于操作,还易造成鼻腔的损伤、出血与粘连。故小儿腺样体切除多经口在内镜或间接鼻咽镜明视下进行,可以完整地切除病变的腺样体组织。电动吸切器可用于腺样体的切除,但仍有机械创伤。低温等离子融切则可以充分利用等离子的优势,切除腺样体完整,止血彻底,术后患儿痛感很轻,从而得到医生与患儿家属的推崇,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关于麻醉的选择,在早些年麻醉及监测技术不是很完善的时候,很多儿童是在门诊局麻下进行扁桃体与腺样体手术,通常小儿不会合作,需要大人强行按住小儿进行手术,不仅不安全对儿童也会有心理创伤,事实上国外基本上不进行类似的局麻手术的,但目前基层医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会这样做。所以,通常选择全麻手术,虽然全麻药物主要经过肝肾代谢,但科学的用量在术后几个小时后就代谢完了,不会在人体内残留,药物对痛觉及意识的抑制也是可逆的,全麻本身不会伤害大脑,而且,全麻可以保障平稳、安全、准确的完成手术。四、腺样体切除后对免疫力有影响吗?正常腺样体是咽淋巴环的一部分,作为机体的免疫器官,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最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萎缩。但与扁桃体切除手术一样,腺样体切除手术也会让患儿家长担心术后免疫力的下降。事实上,肥大的腺样体不仅直接压迫咽鼓管咽口导致咽鼓管阻塞性功能障碍,还可作为致病微生物的“潜藏室”,使其沿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而致病,目前已从患儿的鼻咽部和腺样体组织中培养出相同的病原菌,此外,腺样体的使鼻咽部粘膜易感染和水肿,这种炎症和水肿又导致咽鼓管功能紊乱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文章来源:武汉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沛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