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结肠息肉内镜切除以后的复查

2021年02月09日 844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分布于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息肉、多发息肉和息肉病之分,病理显微镜下分成炎性或增生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类型。

肠息肉主要表现为便血,出血量可大可小,一旦便血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多数息肉是因腹泻、便秘等症状就诊查肠镜检查时附带被发现。

肠镜是最主要的息肉检出手段,但也容易漏诊,漏检率达到20-30%,采用无痛肠镜、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时仔细退镜仔细观察大于6-8分钟能减少漏检率,一次肠镜检查不代表没有息肉,需要定期复查。

息肉生长缓慢,但长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特别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前期病变,因此,一旦被检出息肉医生会告知你最好择期在肠镜下切除息肉。

这项治疗也是目前预防结(直)肠癌的最有效手段。

那息肉切除以后应该怎么复查呢?这很重要!

因为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行肠镜+病理复查。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增生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


腺瘤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具体频度由您的主治医师决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