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03

2024年02月04日 21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综合以上资料,目前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报道,认为病属热证、实证者较多,主要采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等法治疗而对于属虚证者则论述少而简略。近年有学者注意到清法、下法等传统治法亦有乏效,难以满足不同证型病人的需要。且久用攻伐之品,耗伤正气,病尤难愈。这提示我们要提高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就不能局限于“肝胆气郁”、“湿热致病”之说,应根据临床实际而有所创新。我们根据历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结合国内中医药界对本病的治疗报道,以及导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情的发展过程为在病的早、中期,病机多为湿热内蕴、肝胆气郁,治宜清利湿热、疏理肝气。如病情反复发作,湿热与胆汁相搏结,可有胆石形成病至后期,随着邪正的消长盛衰,呈现虚实错杂的病机变化。一方面,病邪久留不去,时消时长另一方面,病邪久留,势必损伤正气,导致阴阳气血的偏衰或不足。其中阴偏虚者可表现为肝阴不足证气偏衰者可表现为脾气虚证或二者并见,表现为肝脾两虚、气阴不足证少部分病人也可能兼有阳虚还可产生“湿热”、“砂石”、“癖血”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既是脏腑功能紊乱的结果,又可进一步加重脏腑的损伤而致虚损,形成正虚邪实、正虚邪恋等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有关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的研究报道较少,其发病机制和治疗规律尚未得到系统的总结,我们尝试将这一证型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治以滋阴柔肝之法,将张仲景芍药甘草汤、麦门冬汤与《柳州医话》一贯煎结合起来,稍加变化,组成滋阴柔肝汤白芍药、炙甘草、麦门冬、北沙参、生地黄、制首乌、构祀子、全当归、川柬子,并随证加减治疗。结果表明滋阴柔肝法能较好地改善慢性胆囊炎肝阴不足证的临床症状,并能获得较长的临床缓解期,是治疗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的有效途径。下面,拟从慢性胆囊炎肝阴不足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治法、方药组成规律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2.2临证诊治实例与实践感悟
在临床实际中,慢性胆囊炎肝阴不足证的患者由于个体的差异,病程长短的不同,其肝阴不足的轻重程度不尽相同。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病科从事本课题研究的两年当中,观察了2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其中证属肝胆湿热者106例,属肝胆气郁者50例,属肝阴不足者44例。而在这44例肝阴不足证患者中,单纯阴虚者21例,阴虚兼气虚者11例,阴虚兼湿热者12例。提示肝阴不足证在慢性胆囊炎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本病发展至中、后期尤其是病程较长的女性、老年患者所表现的重要证型之一。针对肝阴不足的病机,治以滋阴柔肝之法,能较好地消除临床不适症状,获得较长的临床缓解期。
女性患者中多见阴虚肝郁之证,与其肝阴肝血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关。如诊治黄女,36岁。右胁反复胀痛两年余,平素情志抑郁,迭进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之类,初时见效,久则无效。曾查肝胆超,示胆囊壁毛糙,胆汁透声差,囊内多发胆结石,有移动。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刻诊:右胁胀痛,有时向肩背放射,烦劳时痛增,善太息,口干,食纳不馨,腹胀,大便干,舌红少苔,脉左关弦细而涩,右脉细。证属阴虚肝郁,宜滋阴柔肝疏郁。患者屡进疏肝理气之品无效,盖疏理太过伤及阴血矣。脉弦细而涩,即为肝阴亏损之明征,故以养阴柔肝疏郁之品而取效。合欢皮、玫瑰花等,品虽疏郁而不伤阴血,但仍有耗气伤肝之嫌,用量宜轻,中病即止。
总之,滋阴柔肝法对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治疗效果是肯定的,能较好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的有效途径。

本文选自:石玮等,滋阴柔肝法治疗`使性胆囊炎肝阴不足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原文链接地址:滋阴柔肝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肝阴不足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