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恶性肿瘤并发外感治疗体会

2011年03月28日 72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射疗法、化学疗法、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后,多正气亏虚,易并发外感。外感虽属小恙,然而对于恶性肿瘤肿瘤患者而言,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甚则误治,易发展为缠绵难愈之顽症,且不断耗伤正气,导致肿瘤复发。笔者近期治疗1例乳腺癌并发外感,疗效较好,现分析如下。

1病案实录

       王某,女,76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10日。

       患者于2007年3月在当地医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病理检查:左乳腺外上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左腋下淋巴结阳性(2个/19个)。临床分期:PT2N1M0-IIb期。术后行常规化学治疗6个疗程,及中医药治疗。有糖尿病病史15年。

       患者于3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症;曾查血常规,未见异常;服用感冒通、感冒清热冲剂、抗生素等,汗出则发热恶寒症状减轻,但汗止即发。就诊时症见:面色淡黯,形体肥胖,精神委软,声低气怯,双下肢微肿;恶寒,全身如凉水浇灌,背冷如冰,需穿两件棉袄;发热以日晡为盛,体温波动在37.5℃-39.5℃,夜间7时至9时渐汗出热退;口中和,大便硬,3日未行,寐欠安;无身痛、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处方:麻黄6g,桂枝9g,葛根30g,柴胡27g,黄芩15g,法半夏12g,党参15g,鱼腥草30g,青蒿30g,炙甘草15g,炒麦芽30g,夜交藤30g,枳实30g,白茅根30g。5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患者药后覆被取微汗,多饮面汤,以资汗源。

       二诊(3月15日):服上药2剂后,开始出汗,背冷减轻;3剂后热始退,5剂而恶寒发热诸症消失;精神好转;舌淡、苔薄白,脉沉。外感已除,正气尚虚,继以扶正抗癌治疗,用四君子汤加减。处方:生黄芪30g,党参15g,生白术15g,茯苓15g,郁金12g,陈皮15g,仙灵脾15g,仙茅9g,芙蓉叶30g,冰球子15g,夏枯草12g,凌霄花15g,生米仁30g,蛇舌草30g,谷芽30g,麦芽30g。

       患者长期在门诊治疗,随访4月外感无复发。

2临证体悟

2.1方药解析  本病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旬余,误治后邪已传经。患者外感风寒,未得及时外散,却服用寒凉药物,反伤卫阳,使邪气郁闭于内,故见恶寒、头痛等表证;虽为高年患者,又经手术及化学治疗,正气亏虚,但尚可与邪相争,转成少阳证,故诉寒热往来、不欲饮食;发热日晡为甚、大便硬为热入阳明之象;热邪未伤及津液,故小便自利;热扰神明,故寐欠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为邪在少阳佐证。综合分析,证属外感风寒,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而以少阳证为主。故治以发汗解表,和解少阳,佐以通便,方用小柴胡汤合麻黄汤加减,以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为主,同时采用麻黄汤宣散太阳风寒,结合枳实通便泄热以防热结阳明。方中麻黄、桂枝、葛根解肌发表,振奋太阳经气,驱邪外出;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以退热;鱼腥草、青蒿清热解毒、退热,枳实通腑泄热;夜交藤安神,麦芽消食。全方表里同治,宣表通里,其中柴胡重用,以解肌退热之;青蒿为截疟要药,长于治疗寒热往来,笔者常与葛根配伍治疗外感发热久不愈者;大量枳实通腑泄热,有助于宣发肺卫之气,驱邪外出;白茅根通利小便,使邪从小便而出。

2.2治疗体会  肿瘤患者并发外感,“攻邪”宜速战速决,不宜拖延;攻邪虽务求其尽,但须中病即止。攻邪同时不忘扶助正气,如本例重用炙甘草和党参健脾益气,防止大剂量柴胡表散太过伤正。

       治疗外感病,务必使邪有出路,主要从大便、小便、汗液排出。如本案中葛根汤使外邪从汗解,多饮水或者用大量白茅根则可使邪从小便出;大黄、枳实等通便,使邪从大便出。肺与大肠相表里。外感袭表,郁闭肺气,可致大便不通。此时,通利大便有助于恢复肺之宣肃正常,祛邪外出,故有“大便通,毛窍松”之说。本案充分利用了外邪排出的多个出路,故取效显著。其中,汗法为治疗表证的主要法则,临证时当用之适度。对肿瘤患者而言,切忌大汗,当遵循“汗出即止”的用药法度,如《伤寒论》所述,桂枝汤将息法中的微汗法,即服药后使遍身微微汗出为佳。究其缘由,大汗有“过汗伤正”之虞。

       此外,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亦当辨明病情,分别缓急,合理使用。相对于外感而言,肿瘤病变本身应为缓,而外感应为急,故当果断进行外感的治疗。外感治疗及时,则邪去正复,更有助于保存机体自身的抗肿瘤能力。处方时应以治疗外感药物为主,抗肿瘤药物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蚤休等须根据辨证选用,如为风热证,则可同时应用,风寒证则不宜用,阳虚感冒当为禁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