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小肺炎或惹来“大麻烦” 良好卫生习惯很重要

2016年12月23日 5857人阅读

  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比较大时,便是肺炎的高发期。我们常说的肺炎是指社区获得性肺炎,也就是日常生活中获得的、非医院内感染获得的肺炎。那么,肺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肺炎的危害有多大?患病后该如何治疗?最近这样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又该如何来预防肺炎呢?

  A.过度疲劳、吸烟、醉酒等都易导致肺炎

  工薪族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过度疲劳,容易引发肺炎,而吸烟、醉酒、口腔卫生不良者也易得肺炎,对于家庭妇女、菜市场小商贩来说,因接触禽类或其它动物,易感染相关病毒,从而会导致肺炎。同时,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春秋冬季受凉后很容易会导致肺部感染,从而病情复发。因其他疾病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患者以及免疫缺陷的患者等,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自身菌群失调等因素,也容易患上肺炎。

  据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种类有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等。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此类肺炎患者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醉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他们一般发病较急,一般有高热、寒战、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和胸痛等表现。“发热可达到39℃~40℃,开始表现为干咳,无痰,后来咳浓痰,有时候痰中带少许血丝,深呼吸时或咳嗽加重时可伴有胸痛。”

  病毒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有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H7N9等。这一类肺炎有较强的传染性和一定季节性,多见于儿童,病毒性肺炎大多发病急,有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咳嗽,常表现为干咳,痰中带血或者咯血少见。除此以外,病毒感染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婴幼儿可表现为胸壁吸气性凹陷、鼻翼煽动、呻吟、拒食、意识障碍等。

  真菌性肺炎则较少见,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血液系统疾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者。这类患者临床表现大多较重,可有持续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需要住院治疗。

  B.肺炎拖着不治会引发可怕的并发症

  为什么常见病肺炎有时会成为多人性命的“杀手”?肺炎死亡主要是由于肺炎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从而引发肺炎患者各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病亡。

  肺炎的并发症包括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器官衰竭等。肺炎性胸腔积液是指肺部感染后有部分患者会引起胸腔积液,发生率为40%,这类患者病死率远高于单纯性肺炎,双侧胸腔积液者更高;而约60%~80%重症肺炎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辅助通气治疗;脓毒性休克,甚至死亡,则是由于肺部感染病原菌进入血液病释放毒素后所致;肺炎患者中约有5%的重症肺炎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死率达70%,进一步发展则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多器官衰竭,病死率更高。

  C.良好卫生习惯很重要部分人群可接种疫苗防肺炎

  据介绍,在肺炎的治疗方法中抗感染治疗最为重要,即抗病原菌的治疗,在这一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患者的营养支持不可少,包括充足的热量、蛋白、微量元素的摄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如果是糖尿病、肿瘤所致的阻塞性肺炎,则应积极控制原发病。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工作、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加强锻炼身体,参加适量运动以提高免疫力和心肺功能,从而增强体质。戒烟、避免酗酒有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饮食方面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在冬、春季节及节气交替的时候,要注意保暖。注意保持室内空气通畅,也是预“防肺炎发生的重要方式。”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保持气道通畅,“这类患者常常因为体弱而无力咳嗽,很容易导致痰液阻塞气道,使通气受阻,导致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窒息甚至死亡,故这些肺炎应注意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接种疫苗也是预防肺炎的方法之一,“借鉴世界卫生组织立场,并结合我国国情推荐的流感病毒疫苗接种对象为孕妇;小于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6月以上婴幼儿及2~5岁儿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医务人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