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日晡发热”是咋回事儿?

2022年03月11日 1493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前言:门人集体整理,朱良春执笔,《章次公医案》中写道:热起于日晡时者,原因大别有三:一、时病阳明症,实证也;二、贫血,古人所谓阴虚之热;三、假使未热而先有寒意,此潮热之初步。日晡即申时,即天将暮时,指下午三点至五点。

此处所说的“发热”,此发热不等同于现在我们所说的发热,现在所谓的发热,也就是体温高于正常值,一般口温正常值36.3-37.2;腋温正常值36-37℃;肛温36.6-37.8℃。此处所说的发热还代表患者自己感觉到的热,如自己感到燥热不安,或者自己觉得穿得少更舒服,或者自觉皮肤发烫,手足心热等,当然也包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发热。

说起非明确意义的发热,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案例,一位老太太,年近七十,身体瘦瘪,发热半年来找我看。一般这种发热的毛病老百姓不会首先想到来找中医看,都说“中药起效慢”,所以在外面兜来兜去一通检查,风湿免疫、肿瘤、结核、感染等等都没发现问题,血象也是好的。她的发热每天下午开始,日晡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徘徊,不用药的话到第二天临晨也能退至正常,自觉疲劳,纳食不馨,无寒战等其他不适。

在追查发热原因的过程中,与患者聊天,有一天患者突然边哭边说,自己名下的一套养老房被自己哥哥的女儿卖了私吞了,八百多万老两口一分钱也没拿到,本来指望着今后看病养老能有点积蓄,现在都落空了,并且打官司的路对他们来讲也很难走(身边无子女),人生最伤心之处大概莫过于被亲情背叛了吧,亲情和欺骗,使老人睡不着吃不下,时间久了就慢慢出现发烧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认为老人不开心怎么也会发烧?这种发烧在中医的临床中并不少见,所谓气郁发热,肝气郁结到一定程度,气郁发热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当时给老人开的处方是以丹栀逍遥散为主,加一点滋阴透热的药,三五天之后老人的热度就降到正常了。此篇前言里虽没有提到气郁发热,事实上所有的实证发热都是起自下午或下午发热开始严重的,当然某些严重的发热如疟疾引起的发热、脓毒血症引起的发热、肿瘤引起的发热、血液病引起的发热也可能无规律。

为什么实证发热会日晡为甚呢?《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意思是说,所有的疾病都是早晨症状变轻,白天疾病平稳,傍晚疾病症状开始加重,夜里发病最为严重,说明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病房里住院的很多老年患者,都是出现这个样子:早晨起来精神好一些,甚至能吃进去一些食物,或下地稍微走走,到了日晡之后,尤其是夜间状态就没那么好了。故而,发热起于日晡或日晡为甚,也是这个道理。

贫血也会引起发热?所谓血虚发热,一是因为贫血的人抵抗力差更容易感染,因感染而发热;二是血少阴不足,阳无所依,阳浮散于外,也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当然这种发热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烧。如《证治汇补·发热》:“血虚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然亦有阳虚而阴走者,不可徒事滋阴。今天刚收了一位80岁老年患者,因腹泻便血备做胃肠镜住院,结果因为血钾过低未做成,但在清肠之后大便日行七八次,虽无便血了,但触其身上皮肤、手心发烫、两颧潮红,然而量体温属于正常。你看,“一切吐衄便血”也会出现血虚发热,活生生的例子。

潮热?潮热的病因有三:因七七之年,肾阴不足,天癸渐竭,素体阴虚,忧思失眠加重营阴暗耗,阴不维阳,虚阳上越,发为阴虚潮热盗汗”;因平素饮食不节,脾阳虚损,阳气受湿邪阻遏,可见午后发热,发为“湿温潮热”;因饮食不洁,热邪伤于阳明,下结于肠,亦可于每天午后发热,称为阳明“日晡潮热”。此处假使未热而先有寒意,此潮热之初步”,意谓每天快到傍晚的时候,冷意上身,感觉到寒,这种表现维持几天,后面可能就潮热了,也是湿温内阻或热邪伤于阳明的表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