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宝宝发热的观察及退热方法

2018年06月21日 933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董志巧   主任医师

单海军   主治医师

发热的治疗

Ø       发热时退热的主要目的:改善病人舒适度

  而不是使体温正常

Ø       对发热病人的治疗重点在于原发病全椒县人民医院儿科刘太明

Ø       动态观察患儿一般情况及疾病症状和体征的

  变化非常重要

可引起发热的疾病

Ø       感染性疾病:上感、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皮肤感染、骨髓炎

Ø       传染病: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

Ø       非感染性疾病:颅脑损伤、恶性肿瘤、食积

发热的观察

Ø       皮肤颜色——苍白、花纹、苍灰、发绀

Ø       活动——反应、神志、哭声、微笑

Ø       呼吸——呻吟、气促、鼻翼煽动、吸气性凹陷

Ø       脱水——粘膜干燥、喂养困难、皮肤弹性减弱

Ø       其他——前囟饱满、颈项强直(脖子硬)、肢体或关节肿胀

发热的认识误区

Ø       多穿衣服,盖厚被子,捂汗退热

Ø       不敢开窗,不能吹风

Ø       不能用空调

Ø       不能洗澡

Ø       先退烧,再治病

Ø       发热就是炎症,有炎症就需要用抗菌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为病毒引起,病程有自限性,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Ø       发热不退会烧出别的病,如肺炎、脑炎

Ø       发热越高,病情越重

没有证据证明发热会使原发病加重

单独发热的轻重不代表病情的严重程度

退热的时机

Ø       体温>38℃,既往有高热惊厥史

Ø       体温38.5-39℃,患儿有不适感

Ø       体温>39℃

退热的方法

温水擦浴

水温:32-36

部位:皮肤皱褶处,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

尽量不要擦颈后部、胸部、腹部

时间:10-15分钟

温水浴

水温:38-40

部位:全身或双足

时间:15-25分钟

冰敷

用物:冰袋

部位:额部、枕部、腋下、腹股沟

注意:棉布包裹、足心置热水袋

酒精擦浴

注意:易吸收引起酒精中毒,肺出血,尽量不用

退热药的选用

西药:

Ø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宁、小罗曼、复方小儿退热栓

Ø       布洛芬——美林、恬倩、托恩

用法:

Ø       对乙酰氨基酚——间隔时间≥4小时,每天最多4次,用药不超过3天,3个月以上

Ø       布洛芬——间隔6小时,每天最多4次,6个月以上

用法:

Ø       对严重持续性高热建议采用退热剂交替使用方法

Ø       先用布洛芬10mg/kg,4小时后对乙酰氨基酚15mg/kg

Ø       先用对乙酰氨基酚12.5mg/kg,4小时后布洛芬5mg/kg

Ø       每4小时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天

中(成)药:

Ø       羚羊角粉、颗粒、口服液

Ø       柴胡注射液、口服液

Ø       生石膏

Ø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

Ø       紫雪散、口服液

退热的方法——口服

Ø       最常用

Ø       首选

优点:安全,有效,对症下药

缺点:小儿服药困难,中药味苦

退热的方法——肌注

Ø       容易接受

优点:方便,快捷

缺点:局部疼痛,硬结,肌肉萎缩

退热的方法——静脉注射

Ø       广泛使用

优点:补液,血药浓度高,见效快

缺点:时间长,局部疼痛,依从性差

退热的方法——洗浴

Ø       中药

Ø       温水

Ø       全身洗浴

Ø       局部擦浴

Ø       足浴

p      擦浴部位:沿大血管走向,穴位,经络

p      作用机制:药液透皮吸收,穴位刺激,经络传输

优点:

Ø       寓治疗于洗浴

Ø       接受度高

缺点:

Ø       对环境要求高

Ø       家庭操作难度大

退热的方法——贴敷

Ø       兵兵贴

Ø       一贴凉

Ø       退热贴(中药)

Ø       大椎、肚脐、涌泉、曲池、合谷

优点:方便

缺点:见效慢,单独应用效果差

退热的方法——灌肠

Ø       冰盐水灌肠

Ø       中药灌肠

Ø       中药直肠滴注

Ø       西药灌肠

优点:方便,快捷,疗效肯定

缺点:部分患儿接受度低

退热的方法——推拿

Ø       小儿捏脊推拿

作用:调整阴阳,调节脏腑,疏风解表,解肌散热

穴位:太阳、坎宫、天门、肺经、天河水、攒竹

优点:调动机体免疫力,患儿接受度较高

缺点:耗时长,技术要求高,单独应用少

退热的方法——滴鼻

Ø       柴胡注射液

优点:方便,快捷

缺点:作用短暂

退热的方法——刺血

Ø       耳尖

Ø       十宣

Ø       大椎

Ø       少商、商阳、关冲

优点:方便,快捷,见效快

缺点:局部疼痛,患者接受度差

退热的方法——拔罐

Ø       单独应用少

Ø       大椎

Ø       中暑发热

退热的方法——刮痧

Ø       背部脊柱两侧

Ø       作用:清热散寒,疏风解表,降低体温

Ø       优点:见效快

Ø       缺点:刺激性强,小儿接受度低

发热时的护理

一般护理:

Ø       休息:卧床休息,安静、通风,降低室温18-25℃

              空调,房间放置冰块,电扇,充足的睡眠

Ø       喝水:开水、新鲜果汁、糖盐水

Ø       饮食:供给充足的水分,补充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

        供给适量的热量和蛋白质为原则

p      流质、半流质为主,如面条、软饭、易消化的菜肴

p      母乳喂养的仍以母乳为主

p      人工喂养的以牛奶为主,辅食暂停

p      断奶的孩子可食用牛奶、豆浆、米汤(可加盐)

  果汁、蛋羹、蔬菜、水果(苹果、梨、橘子、西瓜)

发热时饮食“五不宜”

Ø       不宜饮茶

Ø       不宜多吃鸡蛋

Ø       不宜服蜂蜜

Ø       不宜多吃油腻食物

Ø       不宜多吃辛辣之品

口腔护理:淡盐水漱口,早晚各1次

物理降温:

Ø       解包降温(新生儿、6个月以内)

Ø       温水降温

Ø       冷敷降温

药物降温:适时、适量

Ø       监测体温

Ø       动态观察病情

热退后的护理误区

Ø       病好后需要加强营养,补补身子

Ø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