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无症状胆囊结石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2024年07月11日 20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无症状胆囊结石的预后
有关胆囊结石的自然病程及症状发生率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丁友宏等对确诊的310例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B超随访10年,第1~5年每年随访1次,出现胆囊结石症状147例,占47.4%;5年内发病121例,发病率39.0%,占10年发病的82.3%。李留峥等对200例无症状胆囊结石10年随访后发现,2例因其它疾病死亡,64例出现胆囊结石症状,占32.0%,其中5年内发病53例,占10年发病的82.8%。赵元全对217例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16年追踪观察,69例出现胆囊结石症状,占31.8%。其中5年内发病54例,发病率24.9%,占16年发病的78.3%;6~10年发病13例,10年以上发病2例。以上显示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出现胆囊结石症状者多数发生在5年内,5年内发病率约25%~39%。
2、无症状胆囊结石预后的影响因素
2.1胆囊结石因素细小结石或泥沙型结石容易在胆囊管及胆总管内移动阻塞,出现胆绞痛、梗阻性黄疸、胰胆管梗阻致胆源性胰腺炎;直径≥10mm的胆囊结石往往沉于胆囊后壁或颈部,长期对胆囊壁的刺激引起慢性胆囊炎或胆囊萎缩,而胆囊剧烈收缩可使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胆囊坏疽穿孔;结石可致胆囊黏膜发生变异癌变,结石越大,恶变发生率越高,故结石直径>20mm时,应预防性胆囊切除。
2.2糖尿病因素:糖尿病并发的自主神经病变可致胆囊收缩功能障碍,造成胆汁淤积,刺激胆囊壁发生炎症,使胆汁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易于沉淀形成结石;淤积的胆汁黏稠度升高,使胆囊管易发生梗阻,增加无症状胆囊结石向有症状转变的概率。
2.3年龄因素胆囊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活动量小、高脂血症、脂肪肝等均与年龄增加成正比;胆囊结石长期对胆囊壁的刺激,也使无症状胆囊结石出现临床症状的概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2.2.4其他因素心理、禁食、神经因素、肽类激素、一氧化氮及雌激素等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已被证实。50岁以上并有长期胆囊结石病史的女性患者,是结石性胆囊炎癌变的高危因素。
3、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治疗现状
目前治疗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方法还很有争议,一些学者主张保守治疗,包括口服溶石剂、利胆剂、中西医溶石排石、碎石、针灸等疗法。但疗效还不很满意,有些患者仍在若干年后出现临床症状,最终手术切除。因此,不少学者和临床医师都提倡在高危人群中实施预防性胆囊切除术。但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是否应该实施选择性胆囊切除术问题上仍是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主张预防性胆囊切除的学者认为,胆囊结石不易自行消除,随时可能出现胆绞痛,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机会增多,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胆囊结石一经发现,就应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其理由是;①细小结石或泥沙型结石容易在胆囊管及胆总管内移动、阻塞,出现胆绞痛、梗阻性黄疸、胆囊萎缩、坏疽甚至穿孔;胰胆管梗阻则导致胆源性胰腺炎,症状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需要手术治疗。②有报道80%的胆囊癌伴有胆结石,二者间存在密切关系,且结石时间越长、患者年龄越大、结石越大,合并胆囊息肉者恶变的概率越高。③孙彦等发现,胰腺癌组的胆囊结石发病率为1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胆囊结石与年龄对胰腺癌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④印度的北部、巴列斯坦的卡拉奇等地区胆囊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有区域性,并与胆囊结石相关性很高。⑤无症状胆囊结石转变为有症状或出现并发症时再行手术,其与手术难度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在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医疗资源使用方面均高于预防性胆囊切除。
目前学术界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的择期手术的选择暂时达成以下共识,凡具有高危因素者:包括预期寿命>20年;结石直径>2cm;结石直径顿于胆囊颈部者;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灶>10mm者;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症状者;有胆囊癌家族史者;老年人和(或)有心肺功能障碍等严重慢性疾病者;口服胆囊造影胆囊不显影,胆囊无功能者;儿童胆囊结石合并先天性遗传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应行胆囊切除术。
本文选自:蔡飞等,影响无症状胆囊结石病程因素的研究。
原文链接地址:影响无症状胆囊结石病程因素的研究(wanfangdata.com.c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