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胆囊结石?

2022年02月18日 839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肝硬化是指可由各种病因(部分肝炎病毒、慢性酒精中毒、药物、毒物、自身免疫、胆汁淤积等)引起的以肝脏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成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出现肝细胞散在广泛破坏、肝细胞减少以及胶原合成增加和降解减少,残存肝细胞再生,同时残存的肝小叶被改建为假小叶,假小叶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变化;这一过程中,伴有显著的肝内外血管异常增殖。一般可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可能并不明显,或可能仅仅存在乏力,纳差、腹胀腹泻等非特异性不适症状,病程进展相对缓慢,使得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相对困难,存在漏诊,误诊的可能。失代偿期肝硬化
患者临床症状突出,其临床症状包括由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致的两大类临床表现,这一阶段还可能发生并发症,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并发癌变、感染、肝性脑病等,当出现上述并发症时,治疗效果差,有一定的死亡率。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是我国的一大健康负担。在世界范围内,肝硬化是第14大常见死因;在中国,大约有3亿人受到肝病的影响,中国占全球肝硬化死亡的11%。所以,对于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的疾病应早期干预,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进展。
胆囊结石在全世界及我国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与家族遗传史、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等相关因素有关;近些年来,随着整体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较前有所提升,人民群众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所上升。2020年调查的总样本中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为8.1%。研究胆囊结石的病因、机制、对于胆囊结石的预防和治疗均有帮助。关于一般人群中胆囊结石的相关研究较多,有相关文献指出高龄、女性、妊娠、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脂饮食、家族史等是胆囊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
在肝硬化这一疾病发生发展之中,可能会有并发症的出现,胆囊结石即是其较常见并发症,以前国内外均有研究者对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进行分析研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外国学者对61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发现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随着病程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病程2年的肝硬化患者其胆囊结石发生率为6.5%,病程4年、6年、8年发病率均较之前上升,病程8年的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达到了40.9%,远远超过病程2年患者的发病率。而国内的研究表明,某些血清生化指标可能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包括直接胆红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
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后,其临床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也可能被肝硬化本身的腹部症状所掩盖,导致漏诊、误诊、耽误患者病情;同时,胆囊结石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治疗,而我们知道肝硬化患者本身可能存在维生素K缺乏,导致与维生素K相关的凝血因子缺乏,进而影响凝血功能;部分肝硬化患者可能存在门静脉高压,进而出现淤血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增加手术及术后出血风险。部分肝硬化患者可能合并低蛋白血症,且肝硬化患者抵抗力较低下。有文献指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本身难度增大及术后并发症增多。肝硬化患者合并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的死亡率更高。
总之,肝硬化作为进行性慢性肝病,可分为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代偿期和失代偿期除了有相对应的临床表现之外,尚有胆囊结石等并发症存在可能,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包括如下:性别、年龄、病因以及部分生化指标包括胆红素、血脂、白蛋白、肝酶等。

本文选自:周少秋,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