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银屑病的论治特色

2018年08月01日 775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白疕又称松皮癣,系指以红斑、鳞屑为主要皮损,抓损之处可见小的出血点,以丘疹、红斑等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祖国医学对此病早有记载,有:“干癣”、“顽癣”、“松皮癣”、“白疕”、“白疕风”、“蛇风等病名。《诸病源候论》:干癣,但有匡郭,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皆因风湿邪气,客于腠理。银屑病的发病是由先天禀赋不足,腠理疏松,毒邪入侵,导致气血失衡,毒邪内蕴发于肌表;阳气闭郁蕴而化热,热盛生风化燥化毒,阻于肌表而生;病久则气血被大量耗伤,血虚生风肌肤失养;营卫失和,气滞血瘀,以致瘀毒流连肌表而发病。本病亦与“毒”密切相关。在治疗中不仅注意“解毒”而且还需给“毒”以出路。治疗上以益气养阴,凉血解毒为主,后期阴血亏虚,肌肤失养,治以滋阴养血润燥。根据此理论及临床不断地研究总结,研制竹黄颗粒,应用于临床十余年,疗效显著。

欧师治疗本病临床上分四型论治 :

① 血热阴耗证 治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选用竹黄汤。该方由黄连解毒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黄连、竹叶、石膏清热解毒、清火除烦,直折气分之热为君药;党参、麦冬益气养阴生津为臣药;黄芩、栀子、黄柏清理三焦余热,水牛角清解血分毒热为佐药;三七、漏芦活血解毒、通经脉为使药。纵观全方,其,清热解毒,着重清泄气分毒热,气分毒热得以清泄,波及营血之毒热随之减轻;其二,益气养阴,着重在气、津、阴液的滋生和护养,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使壅滞肌肤之血热毒邪去除,气、津、阴液恢复,邪去而正安。

② 血热抑郁证 治宜疏肝解毒、清热养阴,处方用竹黄汤Ⅱ号。该方由逍遥散、竹叶石膏汤、黄连解毒汤加减化裁而来。方中以漏芦、柴胡为君,漏芦甘咸寒,清热解毒;柴胡苦凉,入肝胆经,疏肝解热,行肝经逆结之气。两药相合清热解毒、疏解郁热为君。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取其清热解毒燥湿之功,通达三焦腠理,以助君药清热解毒之力为臣。以党参、麦冬、生石膏、竹叶益气养阴、清解郁热,并可遏制臣药寒凉太过之性,而养胃、护胃为佐。生地黄、当归、白芍柔肝养血,以促热毒除,热郁解为使。竹黄汤1号,从理气疏肝人手,佐以凉血活血,养阴解毒。综合全方,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疏肝解郁、柔肝熄风集为一体,上行下达、通彻表里,与银屑病的病机特点血热、肝郁、毒瘀、血燥虚实交杂之证型相契合。

③ 毒瘀证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常用仙方活命饮加漏芦化裁治疗。方中金银花、漏芦清热解毒,共为君药;乳香、没药、当归尾、赤芍活血散瘀为臣;天花粉、浙贝母清热散结,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经络,甘草化毒和中,共为之佐;防风、白芷、陈皮疏散外邪、行气走表,引药直达病所为之使。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消块散结、活血通络之功。

④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常用药物:生地黄、牡丹皮、玄参、丹参、白芍、麻仁、山豆根、苦参等。伴有口渴者加麦冬、天花粉;便秘者加何首乌、当归、肉苁蓉;痛痒者加白鲜皮、白芷;皮损颜色暗红者加当归尾、桃仁、红花;皮损厚硬者加三棱、莪术;皮损干裂者加沙参、麦冬;鳞屑厚者加当归、鸡血藤。皮损恢复后期,欧师常用六味地黄汤善后。

医案72  张勤,男,40岁  2010年3月9日

主诉:全身起鳞屑性红斑反复8年,加重1月

病史:诉8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头皮开始出现红斑,头皮屑增多,微痒,始未重视,后逐渐漫延全身,曾在湘雅医院诊断为“银屑病”,予以阿维a口服,外搽恩肤霜,尿素软膏,病情好转,但每年冬季复发,夏季减轻,此次于一月前再发,现:全身红斑,上覆白色鳞屑,自觉瘙痒,纳食可,口干,夜寐安,二便调。

专科检查:躯干四肢,头皮散见暗红色侵润肥厚性斑块,上覆厚白色鳞屑,皮肤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西医诊断:寻常性银屑病

中医诊断:白疕

辩证:血热证

治法:清热凉血,益气养阴

处方:竹黄汤

竹叶 15g      川连 3g      黄柏 10g      黄芩 10g

山栀 10g      水牛角30g先煎    鸡血藤 25g      丹参 30g

首乌藤 30g      党参 10g       莪术 15g      茯苓 10g

生芪 15g       茜草 10g      漏芦 10g       天南星10g

      X10付    水煎服日一剂

②外搽克银膏

二诊:2010年3月19日

服上方后,红斑减退,变薄,鳞屑减少,仍微痒,皮肤干,口干,其余情况可,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以益气养阴,凉血活血

竹叶 10g       麦冬 15g      水牛角 30g      丹参 30g

鸡血藤 25g     何首乌 15g     川连 3g      黄柏 10g

山栀 10g       黄芩 10g       党参 15g       白芷 10g

全蝎 3g      漏芦 10g

     X 7付    水煎服日一剂

 

医案77 吴润桦,男,31岁   病案号: 91560  初诊:2011年6月4日

主诉:全身泛发鳞屑性红斑伴瘙痒反复发作6年,加重2月

病史:诉自2004年起无明显诱因皮肤开始出现红斑,脱屑,微痒,曾服中药治疗后好转,其间2年未发。自2008年起再发,曾到鸿业皮肤医院,163医院及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银屑病,予以西药静滴外涂,口服阿维A,能控制病情,但停药复发,近2月来加重,遂来我院求治,幕欧师名而来,入院时症见:全身泛发斑块性红斑,皮肤干燥,脱屑,微痒,纳食正常,夜寐安,二便调

专科检查:头皮、躯干、四肢泛见点滴状,斑块状斑丘疹,呈暗红色,上覆白色鳞屑,钝刮试验(+) 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细。

西医诊断:寻常性银屑病

中医诊断:白疕

辨证:血瘀夹毒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处方:竹黄汤

淡竹叶 10g     黄连 6g      黄芩 10g      黄柏  10g

党参 15g      麦冬 15g      生石膏 30g先煎  栀仁 10g

蛇舌草 20g    三七 5g 兑付   甘草 6g      紫草 10g

大青叶 10g

X 7付水煎服日一剂

外用克银膏,日2次

二诊:2011年6月11日

服上方14副后,病情好转,躯干,四肢皮损仍高出皮面,色暗红,微痒,余可。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党参 15g      麦冬 15g      水牛角 30g先煎     淡竹叶10g

黄芩 10g      黄柏 10g      栀仁10g      黄连6g

三七 6g      甘草 6g       紫草12g      丹参30g

槐花 10g      凌霄花 15g      蛇舌草 15g

X 7付      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2011年6月18日

患者诉皮疹颜色变浅,仍肥厚,脱屑,轻度瘙痒,皮疹出无汗出,饮食可,夜寐安,二便调。查: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细。治宜养血润燥,活血祛瘀,通调营卫。方用桃红四物汤和桂枝汤加减。外搽柳酸软膏和克银膏,每日一次。

生地30g、     当归30g       桂枝10g      赤芍15g,

川芎 10g      桃仁10g       红花10g      丹皮15g

紫草15g      制首乌30g      白蒺藜30g     白鲜皮15g

乌蛇15g      炙草10g       生姜10片      大枣10枚

四诊:2011年6月26日

  服上方一月,皮疹明显好转,太部分变平,鳞屑减少,颜色呈淡红色,部分回复正常颜色。

 

医案78  黎戈,男,33岁 初诊:2010年8月2日

主诉:全身起鳞屑性红斑反复7年,加重一月,

病史:患者诉七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肢出现红斑,上有白色鳞屑,后逐渐蔓延至躯干,融合成斑片,自觉瘙痒,口干,大便结。

查:躯干、四肢、肥厚性暗红色斑片,上覆银白色鳞屑,粗糙,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诊断:白疕

辨证:血热伤阴

治法:益气养阴,凉血解毒

处方:竹黄汤

党参 15g      淡竹叶 10g      黄连 6g      黄芩 10g

黄柏 10g      栀仁  10g       麦冬 30g       生石膏 30g先煎

三七 3g兑服      大青叶 15g      甘草 6g      生地  30g

丹皮 10g      土茯苓 30g

X 7付    煎水内服日一剂

二诊:2010年8月9日

效不更方,守原方 14付

三诊:2010年8月23日

全身皮肤鳞屑减少,红斑呈淡红色,外观状如牛皮患者自觉微痒,消疲,纳可,二便调。辨血虚风燥证,治以滋阴养血润燥,方以养血润燥汤加味。

生地 30g      熟地 30g      天冬 15g       麦冬 15g

何首乌 15g      丹参15g      丹皮 10g       鸡血藤 10g

土茯苓 10g      苡仁30g      夜交藤 15g      菟丝子10g

X 10付 善后

 

医案79 陶晔,女,32岁  初诊:2011年6月11日

主诉:全身泛发红斑鳞屑1月

病史:诉1月前因感冒,扁桃体发炎后,面部开始出现红斑,在深圳大医院诊断为“湿疹”予激素治疗后好转,但随后躯干开始发疹,并逐渐漫延全身,曾诊断为“玫瑰糠疹”“过敏性紫癜”,效不佳,现全身泛发红斑,鳞屑,灼热瘙痒(轻),口干,夜寐欠安。

专科检查:躯干,四肢泛见圆形,椭圆形红斑,上覆枇状鳞屑,呈地图形,病理示:符合银屑病改变。

诊断:银屑病

辨证:血热证

处方:凉血五根五花汤

茜草 10g      板蓝根15g      槐花 10g      葛根 10g

白茅根 15g      红花  8g      牡丹皮 10g      野菊花 10g

忍冬花 8g      凌霄花 10g       蝉蜕 5g       茯苓皮 10g

酸枣仁 10g      白鲜皮 15g       甘草 6g

      X7副,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2011年06月18日

皮疹无明显变化,自觉痒,夜寐欠安,精神紧张,情绪易激动,纳可,小便调。欧师查看病人后给患者做思想工作,疏导情志;患者痒,夜寐欠安,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辩证:风湿热夹毒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处方:自拟方

荆芥10g      防风 10g      柴胡8g      紫草 8g

茜草 8g      川牛膝 10g      板蓝根 15g      牡丹皮 6g

土茯苓 25g     栀仁 10g      苦参 12g       白鲜皮 15g

茯苓 15g       野菊花 15g      丹参 10g       薏苡仁 25g

       X7副,水煎服日一剂。

外用尿素软膏,柳酸软膏,硫磺软膏  1:1调涂。

三诊:2011年06月25日

患者皮疹由鲜红变暗红,瘙痒减轻,情绪稳定,但夜寐仍欠安,大便稀,小便调。专科查:颜面,躯干,四肢泛见圆形,椭圆形,地图形红斑,上覆细小白色鳞屑,红斑由鲜红变浅暗红,鳞屑明显减少,舌质红,脉细数。

防风 10g      荆芥10g      牡丹皮 6g      黄芩 10g

苦参 12g      白鲜皮 15g     白花蛇舌草 15g      赤芍 10g

野菊花 15g    山药 15g       茯苓 15g       板蓝根 15g

薏苡仁 25g    泽泻 10g       土茯苓 20g      甘草 5g

      X7副,水煎服日一剂。

四诊:2011年7月2日

患者皮疹明显消退,但求愈心切,心情急躁,面颈部有少量新发红斑,痒,灼热感,余可。欧师看了病人后,认为是风热蕴肤,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导赤汤加减。

苦参 8g       蝉蜕 5g      全蝎 3g      牛蒡子 10g

银花 10g      白鲜皮 10g      牙皂 3g      皂角刺 6g

木通 7g       水灯心 10g      贯众 10g       地肤子 10g

丹皮 10g

       X7副,水煎服日一剂。

五诊:2011年6月24

全身皮疹大部分消退,微痒,心情好转,仅下肢小部分皮疹,其余留色素斑,一般情况好。

荆芥 6g      防风 10g      银花 10g      石膏 10g

茯苓 10g      白鲜皮 10g      姜皮 10g      桑白皮 10g

蝉蜕 5g      蛇舌草 5g       桑枝 10g      牡蛎  10g

X7副,水煎服日一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