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之西药篇

2018年07月22日 463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咨询张先华医生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急诊综合科张先华

尽管抗菌药物近年来研究进展明显,可选择品种相对较多,然而对于抗病毒类药物来说,进展却相当的缓慢,临床可供选择品种并不多,如何合理应用好抗病毒药物依然值得探讨。以下是西药类抗病毒类药概述。

核苷类抗病毒药:

机制:与合成DNA必需的核苷酸竞争DNA聚合酶上的结合部位而抑制DNA聚合酶或逆转录酶的活性、掺入病毒DNA链中使其合成终止,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共性:毒性相对较低,多有口服制剂,能迅速有效的抑制病毒DNA合成;缺点:短期治疗停药后易复发,长期治疗病毒往往发生变异,疗效降低。

核苷类/三氮唑核苷(利巴韦林):

属广谱抗病毒药,可抑制多种DNARNA病毒复制;

它对甲、乙型流感病毒(FLUAB)、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RSV、单纯疱疹病毒(HSV)、麻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均有效;

可雾化吸入给药;

口服偶有消化道反应、头晕、皮疹,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贫血、免疫抑制及肝功能异常。

开环核苷类/阿昔洛韦(ACV):

属于抗DNA病毒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疗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并对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有一定作用;

不良反应有腹泻、头痛、恶心、呕吐等,亦可出现皮疹、荨麻疹和发热等过敏症状,还可致肝酶和肌酐升高、白细胞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时应慎用。

更昔洛韦(丙氧鸟苷,GCV):

为抗DNA病毒药物,可在病毒胸苷激酶和细胞激酶作用下转化为活化的三磷酸型,活化型GCV在感染细胞的水平比非感染细胞高100倍,并能在细胞中持续存在数天,它是儿童严重CMV感染的一线用药,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口服吸收差,主要应用于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可引起粒细胞、血小板下降,停药后可恢复;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皮疹、发热、心律失常等。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能促进病毒从细胞中释出和在呼吸道播散,NA抑制剂使病毒扩散受到抑制,对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

目前用于临床包括扎那米韦和奥司他韦;

该药口服安全,不良反应轻微,包括恶心和呕吐,症状为一过性,其他不良反应有失眠、头痛、头晕、腹泻、鼻塞等。

奥司他韦(达菲/可威):

奥司他韦,早期(发病48小时内)用药,普通病例者疗程5天;病情迁延者适当延长。危重症病例用至病毒学检查转阴;

1岁及以上儿童:<15kg30mg Bid15-23kg45mg Bid23-40kg60mg Bid;>40kg75mg Bid

3个月,12mg/次,Bid3-5个月,20mg/次,Bid6-11个月,25mg/次,Bid

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剂量加倍。

盐酸阿比多尔:

对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治疗有效;

成人一次0.2g,一日3次,服用5日;

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腹泻、头晕及转氨酶升高等。

干扰素(IFN):

是病毒等IFN诱生剂作用于机体某些细胞后产生一类糖蛋白,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活性,以α和γ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

临床常用:(1)人白细胞IFN:用人血白细胞制成,已被基因工程IFN取代;(2)基因工程IFN:由细菌合成,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气雾吸人及滴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

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乏力、肌痛、关节酸痛,偶有消化道反应,部分WBC/PT减少,脱发、心动过速、皮疹、高血压、精神异常及肾功能改变等。

双嘧达莫(潘生丁):

为抗血小板药物,实验证实双嘧达莫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与去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发挥抗病毒作用;

DNARNA病毒有抑制作用;

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麻疹并发的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肠炎、乙肝、疱疹性咽喉炎、水痘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