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50条结果

  • ,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外形多较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有时呈桥状,两端附着与粘膜,中段游离。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肉芽组织,上皮成分亦可呈间叶样变,尚不能肯定。  5、 腺瘤: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1)管状腺瘤: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80%有蒂。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间叶样变,有时亦有少量乳头增生。其癌变率在1%~5%左右
    黄洋峰 副主任医师 2019-03-05 09:28:23
  • 横结肠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一种癌前病变。横结肠内的管状腺瘤发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情况,很可能会逐渐出现局部组织细胞的低分化改变,进而转变为结肠癌,导致患者出现低热、乏力以及持续加重的腹部疼痛症状。横结肠管状腺瘤发生上皮内瘤变,很可能和平时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考虑进行结肠镜微创手术来切除病变组织,防止后期发生癌变导致严重的后果。横结肠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比较危险的,一旦检查发现,需要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平时也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含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减少对结肠黏膜组织刺激性,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
    吴世洪 副主任医师 2023-03-23 09:45:36
  • 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组织活检后的病理诊断术语,管状腺瘤是大肠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于良性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提示部分组织发生了轻度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但癌变的风险比较低。结直肠内新生物性的息肉也称腺瘤性的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结直肠腺瘤发生率与结直肠癌发生率的相关性已得到流行病学的证实;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但通常认为大于2厘米的管状腺瘤存在较高的恶变机率,如果病理诊断为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如瘤体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到专科就诊,按照专科医生建议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
    吴世洪 副主任医师 2023-07-09 15:20:42
  •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病人或家属拿着结肠镜检查的病理报告结果来问:“这个管状腺瘤是不是很严重?”应该说,查出肠道的腺瘤息肉,是幸运的,及时切除了,就不会变癌了。在谈“瘤”色变的现在,很多人看到“瘤”字,就会胡思乱想!总觉得它可能就是“癌”的亲属,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那么,肠道息肉有哪些呢?一般来讲,把肠道息肉分为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的,肿瘤性的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管状腺瘤癌变率相对低一些;非肿瘤性的息肉有增生息肉、炎息肉、错构瘤息肉,一般认为不会癌变。绝大多数大肠癌都是由腺瘤息肉慢慢长大变过来的,一般要经过5-10年,甚至十几年都有。而在息肉癌变之前,做肠镜把它们
    邹常林 副主任医师 2024-04-08 01:32:15
  • 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和管状-乳头状腺瘤(混合型),另有报道根据组织学形态和生长方式分为4型,除以上3种类型外,加入绒毛-管状腺瘤,其十分罕见,并且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本组31例患者中单纯管状腺瘤26例,绒毛-管状腺瘤5例(均伴有癌变)。胆囊管状腺瘤呈息肉样变,单发性、广基隆起性多见,多数伴非典型增生,以轻度和轻中度多见。少数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和胆固醇沉积。5例绒毛-管状腺瘤均伴有癌变,提示由单纯管状腺瘤向绒毛-管状腺瘤发展过程可能为腺瘤-腺癌变途径。治疗措施及预后:对于可疑胆囊管状腺瘤或早期肿瘤都应手术治疗。本组随访的28例患者中除2例死于不相关原因外,其余26例均存活至末次随访。因其存在恶变潜能
    赵刚 主任医师 2019-05-18 09:53:26
  • 结肠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指大肠的结肠段腺体出现了非恶性的增生,其实是一种大肠息肉。结肠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可以分为结肠管状腺瘤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两部分来解读,前者描述病变部位,后者描述病变性质。结肠管状腺瘤又称腺瘤肉、息肉状腺瘤,发生于结肠,由于反复的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发生腺体增生,腺瘤外观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呈暗红色,多有蒂。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一种癌前病变,属于轻、中度的非典型增生,提示疾病可能朝恶性肿瘤的方向发展。该病变的常见症状为排便习惯的改变,出现腹泻或便秘,也可引起间歇性出血。治疗上,对于低微腺瘤(1-2个小息肉),可以每5年复查肠镜,中危
    吴世洪 副主任医师 2023-04-19 07:41:41
  • 胆囊管状腺瘤是胆囊腺瘤常见的类型之一,其恶性程度较低,但有一定的癌变率,逐渐引起关注。目前,国内外对胆囊管状腺瘤的研究较少,其发病原因也不明确,由于相关文献较少,缺少对其病理特点、临床特点及预后的详细临床研究,需要通过大宗病例深入分析其临床诊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1例胆囊管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资料:1.一般资料:31例患者均以胆囊占位性病变收住院,经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后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胆囊管状腺瘤,男18例,女13例,年龄19~83岁,平均56岁。2.研究方法:对纳入研究的31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胆囊结石、是否合并
    赵刚 主任医师 2019-05-11 17:13:07
  • 结肠低级别管状腺瘤,病情不严重。1.从病理检查结果看,该病变为良性病变范畴,并不是肿瘤病变。2.对于检查确诊的病变,例如:肠息肉或者肠道肿瘤,可以采取手术方式将病变切除。如果病变较小,可以通过肠镜将病变切除,对患者损伤较小;如果肿瘤病变较大,特别是大于两厘米的病变组织,可以考虑将部分肠管切除,从而避免病变继续发展。3.如果患者恐惧手术,暂时可以不手术治疗,但是一定要密切随诊观察。4.如果患者病变发展迅速,可能存在恶性病变情况,就需要积极手术,将病变切除,然后根据病理类型采取后续手术方案。
    吴世洪 副主任医师 2023-03-23 09:50:20
  • 常见的容易发生癌变的肠息肉有哪些呢?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管状腺瘤又称“腺瘤性息肉”,是大肠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状腺瘤绒毛成分占20%以下。腺瘤呈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色粉红,质实,常有长度粗细不等的蒂附着于肠黏膜上。但肿瘤仅数毫米大小时,也可呈广基状而无蒂可见。管状腺瘤瘤体越大,恶变几率越大。当腺瘤2cm时,癌变率即显著增高。瘤细胞若呈明显的多形性以及间质与浸润,称之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绒毛状腺瘤:增生的上皮向粘膜突起,形成绒毛状和乳头状,乳头中央可见由纤维组织及血管构成的
    武鹏飞 主治医师 2018-08-26 19:44:28
  • 海口李先生近一年来老是便秘,到消化科做肠镜检查明确为结肠息肉,息肉直径不大,医生当时就钳除掉了,术后病理检查为炎性息肉。李先生过后听朋友说结肠癌都是从息肉转化来的,很是担心其复发甚至恶变,咨询我过多久需要复查。李先生这种担心临床很常见,结肠息肉是否会癌变跟其性质有直接关系。结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而腺瘤性息肉则可能发生癌变。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又跟其大体形态有关,依据大体形态,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管状腺瘤(混合型)。管状腺瘤癌变率最低,而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根据异型性的不同,腺瘤性息肉又可以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乐湘华 主治医师 2017-08-28 21:50:41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