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829条结果

  • 尿路感染中原发性VUR高达20%~40%,由于的存在,常常引起小儿反复上尿路感染,进而出现肾实质损害,并导致肾脏发育延迟、瘢痕肾形成,可进展为反流性肾病并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肾萎缩甚至肾功能衰竭。 原发性VUR一般随患儿年龄增长有逐渐好转趋势,可能与膀胱输尿管段和膀胱三角区肌肉的发育成熟有关,输尿管的自然消失率与程度有关,程度越低自然消失率越高,程度越重,极少会自行消失。由于时上尿路压力增加,引起反复的尿路感染,可引起肾小管损害,此种损害在消失后改善。持续存在可引起反复上尿路感染,导致瘢痕肾形成,损害肾小球功能。 诊断往往通过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
    石通 副主任医师 2018-10-22 14:58:33
  • 输尿管末端狭窄、巨输尿管症、膀胱-输尿管是小儿肾积水的常见原因,本例患儿4岁,诊断输尿管末端狭窄。气膀胱技术是通过向膀胱内注入CO2气体使膀胱膨胀,创造腹腔镜操作空间。利用1个5mm切口和2个3mm切口,完成输尿管末端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Cohen术式),腹腔镜下操作视野清晰,创伤小,术后患儿恢复快,痛苦小。海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董琦
    董琦 主任医师 2018-06-21 12:22:08
  •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指排尿时尿液从膀胱输尿管和肾盂。反流性肾病(RN)是由于VUR和肾内(IRR)伴反复尿路感染,导致肾脏形成瘢痕、萎缩、肾功能异常的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和纠正可发展到慢性肾衰竭。VUR不仅发生在小儿,而且在反复UTI(尿路感染)基础上持续到成年,导致肾功能损害。大量资料表明RN是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1.病因 导致VUR的主要机制是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异常,按发生原因可分以下两类: (1)原发性 最常见,为先天性膀胱输尿管瓣膜机制不全,包括先天性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过短或水平位、输尿管开口异常、膀胱三角肌组织变薄、无力、Waldeyer鞘先天异常等
    吴玉伟 主治医师 2020-04-20 15:01:32
  • 五度。Ⅰ度:仅达下段输尿管;Ⅱ度:至肾盂、肾盏,但无扩张;Ⅲ度:输尿管轻度扩张和迂曲,肾盂轻度扩张和穹窿轻度变钝;Ⅳ度:输尿管中度扩张和迂曲,肾盂肾盏中度扩张,但多数肾盏仍维持乳头形态;Ⅴ度:输尿管严重扩张和迂曲,肾盂肾盏严重扩张,多数肾盏乳头形态消失。4、膀胱输尿管反流与尿路感染、肾瘢痕等关系使部分尿液在膀胱排空后仍滞留在尿路内,为细菌从膀胱上行到肾内提供了通路,因此常导致泌尿系感染。可表现为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症状,也可是无症状的慢性肾盂肾炎过程。肾瘢痕经常发生于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小儿,其常发生在肾上极伴杵状扩张的肾盏。有肾瘢痕的小儿中,97%有膀胱输尿管反流,因此目前广泛用
    方晓亮 主治医师 2018-07-21 07:02:41
  • 盏,但无扩张;Ⅲ度:输尿管轻度扩张和迂曲,肾盂轻度扩张和穹窿轻度变钝;Ⅳ度:输尿管中度扩张和迂曲,肾盂肾盏中度扩张,但多数肾盏仍维持乳头形态;Ⅴ度:输尿管严重扩张和迂曲,肾盂肾盏严重扩张,多数肾盏乳头形态消失。4、膀胱输尿管反流与尿路感染、肾瘢痕等关系使部分尿液在膀胱排空后仍滞留在尿路内,为细菌从膀胱上行到肾内提供了通路,因此常导致泌尿系感染。可表现为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症状,也可是无症状的慢性肾盂肾炎过程。肾瘢痕经常发生于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小儿,其常发生在肾上极伴杵状扩张的肾盏。有肾瘢痕的小儿中,97%有膀胱输尿管反流,因此目前广泛用“反流性肾病”一词描述这种异常。新瘢痕的发生总是在
    方晓亮 主治医师 2017-11-07 11:10:27
  • ;⑨显著的肾生长抑制;⑩进行性肾瘢痕形成或新瘢痕形成;11药物不能耐受或家长要求手术治疗。以上11几条每条可作为独立的手术指针,但往往接收手术的患儿都符合其中多条。常用手术方法 抗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或称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有多种术式,分为经膀胱外、经膀胱内和膀胱内外联合操作三大类。目前较常用的术式有下列几种:1、经膀胱内入路手术(1)横向推进膀胱粘膜下隧道输尿管再植术(Cohen手术):将分离后的输尿管横跨三角区上方的横向粘膜下隧道,与膀胱粘膜吻合,起到防反作用。方法:用组织剪沿输尿管开口在三角区上方做横向推进粘膜下隧道,隧道长度与输尿管直径比例是5:1。Cohen手术简单,效果良好
    韩文文 主任医师 2021-01-14 11:07:21
  • ;⑨显著的肾生长抑制;⑩进行性肾瘢痕形成或新瘢痕形成;11药物不能耐受或家长要求手术治疗。以上11几条每条可作为独立的手术指针,但往往接收手术的患儿都符合其中多条。常用手术方法 抗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或称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有多种术式,分为经膀胱外、经膀胱内和膀胱内外联合操作三大类。目前较常用的术式有下列几种:1、经膀胱内入路手术(1)横向推进膀胱粘膜下隧道输尿管再植术(Cohen手术):将分离后的输尿管横跨三角区上方的横向粘膜下隧道,与膀胱粘膜吻合,起到防反作用。方法:用组织剪沿输尿管开口在三角区上方做横向推进粘膜下隧道,隧道长度与输尿管直径比例是5:1。Cohen手术简单,效果良好
    韩文文 主任医师 2020-11-13 15:26:48
  • 发热症状,但治标不治本,患儿的膀胱输尿管反流仍然存在,长期的感染导致肾瘢痕形成,影响了肾功能。病例4:患儿5岁,因查体发现双肾不等大,患侧肾脏较正常肾小1/3左右,分肾功能检查也提示患肾功能低下。进一步检查明确为患侧输尿管4级。追问病史,患儿自幼多次反复发热,未系统性诊治。案例分析:如果体检B超发现双肾不等大,请就诊小儿泌尿外科进一步诊治。总结:1.婴幼儿发热,不能仅仅认为感冒,不要忘记做个简单的尿常规检查,如果尿常规发现泌尿系统感染,请进一步检查,在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患儿中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病率为30-50%,这样高的发病率足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2.婴幼儿因无法表述,故
    关勇 主任医师 2024-04-01 16:54:26
  • 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不同分级采用治疗措施,分为内科保守治疗与外科手术矫正。1. Ⅰ、Ⅱ度   治疗感染和长期服药预防。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敏感抗菌素治疗剂量的1/3,睡前顿服。推荐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可用SMZCo,按SMZ 5~10mg/Kg,TMP1~2mg/kg计算,睡前顿服,连服1年以上。另外,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类抗菌素口服。预防感染有效,每3月须做尿培养一次;每年做核素检查或排尿性膀胱造影,观察程度;每两年做静脉造影观察肾瘢痕形成情况。消失后仍须每3~6个月做尿培养1次,因为有时可为间歇性。此外,应鼓励饮水,睡前排尿两次减轻膀胱内压,保持大便通畅和
    杨华彬 主任医师 2018-08-20 21:05:27
  •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指排尿时尿液从膀胱输尿管和肾盂。小儿泌尿道感染并发者高达30%~50%。泌尿道感染时输尿管膀胱段因炎症、肿胀、变形、而失去正常瓣膜作用。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伞状大肠杆菌易与尿道上皮细胞结合而削弱输尿管的蠕动功能,使其产生,控制感染后可渐消失,若炎症迁延反复,则持续不易消除。因此,泌尿道感染与膀胱输尿管反流相互影响:泌尿道感染引起或加重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输尿管反流又可以导致或加重泌尿道感染,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小儿泌尿道感染经常复发、迁延不愈,形成反流性肾病,最终导致慢性肾脏病、肾脏萎缩、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杨华彬
    杨华彬 主任医师 2018-08-20 21:02:27
1 2 3 4 5